位于玉泉路的解放军政治学院大楼
因为王朔,“大院子弟”这事儿被拿出来热炒,鸡一嘴鸭一嘴,知道不知道都跟着哄。有人把冯小刚都列入大院子弟之列,说他的电影是“大院子弟最后的狂欢”。邪了,冯小刚恰恰不是大院子弟,家里普通老百姓,还是过得不好的那种。所以说,骂人家也得先搞清楚状况,要不然会被笑话。
“大院”是个独有的现象。五十年代开始,很多军队机构和国家部委在北京都有大院。说白了就是圈块儿地,弄上围墙岗哨,院子里边,上班居住吃喝拉撒全齐活。也就是自成一个小社会。大院有军队大院和部委大院,现在说大院,主要是指军队大院,因为文艺作品描述得太多了。
这些大院,到现在也还存在着。走西三环去北京西站,一过新兴桥,左手是空军大院,右手是海军大院。顺长安街往西去玉泉路,两边全是大院。
王朔那个大院,就在玉泉路,解放军政治学院。
我也是大院里出来的,空军大院。空军的大院不止一个,这个是空军司令部大院,也叫空司,但一般就叫空军大院。此外还有个空政大院。小时候我分不清楚。1976年唐山大地震,我正好在发烧,在空军总院住院。地震了,我烧也退了,和一干小病号撤退到帐篷里,等家长来接。最后就剩我一个,原因是我父亲不在北京,我弟弟玩凳子把眼睛嗑出血了,我妈带他在大院门诊部看急诊。后来护士跑来问我:“有个空司的车,你上不上?”一下就把我问懵了,因为当时我只知道空军大院,分不清空司和空政。后来我一咬牙说上,还能在我军里丢了不成?就跟车走了,这辆车把我拉回了家。
因为受一些莫名其妙号称写大院的小说、影视剧误导,很多人觉得大院里的孩子,就是高干子弟、红二代、官二代。这是根本错误的。有位所谓的网络红人说,大院里住的都是少将以上,这就更缺乏常识了。大院里确实有高干,司令参谋长之类,都住在大院里面的小院中,另有一层围墙和警卫,那架势就像现在华谊兄弟住在园中园里一样。其他住在院子中的,负责警戒后勤的士兵干部住在军营,其他机关干部,根据级别、年龄和婚姻状况不同,住在宿舍楼中,面积不一样。比如我父亲,他结婚前只有个很小的宿舍,和我妈结婚了,就搬到略大点的房间里,9平方米。一扇窗子一扇门,这就是我童年的生活环境。
印象里,大院的宿舍楼,除了一楼有些单元房之外,2楼到4楼全是筒子楼结构。我家住的那个中1楼,一条走廊,共有7间房子,一个公共厨房,两头是两个卫生间。好像一共住了四五家人(有一两家有两间房)。房屋的质量是真好,全是苏联图纸造的红砖楼。
在大院里生活,还是有点小特权的。我那个时候,院子里有门诊部、操场、花园、军人服务部(就是日杂商店)、托儿所(收三四岁以下小孩)、小学、礼堂和体育馆。幼儿园不在院子里,在八宝山边上,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蓝天幼儿园。周一早晨班车把幼儿园的孩子送走,周六晚上再送回来,全是整托。要上中学,就滚出院外去了。
所以说,大院的生活系统基本是自成体系的,不用操心跑远路。但除了这点优越性以外,跟外边并无差别。买肉、买鸡蛋,和外面一样要划本儿,瓜子花生、烟酒糖茶、火柴肥皂什么的,也是定量供应。只是院子非常干净整洁,因为有士兵们打扫,而且一般情况下秩序井然,十分安静。
这是电视剧《大院子女》中的剧照 现在说说所谓大院子弟。大院子弟分层次分得很明显,主要是年龄层,一拨人聚在一起,是不和另外年龄段的小孩儿玩的。那些心怀天下志存高远在“文革”中闹得很厉害的主儿,也就是现在人们说的红二代官二代们,基本都五十年代初或更早出生。到了王朔这拨人,就没那么大志向了,他们长得懂事了是在“文革”后期,印象里,那些大孩子整天琢磨的就是打群架,不仅和外面的人打,揭露你所不知道的真相!还和别的大院的孩子打。空军海军俩大院门对门,经常打,海军几乎没赢过。另外就是拍婆子,也就是泡妞。都性成熟了。然后,基本的出路就是去当兵,这方面倒是比外面的小孩,有点特权,不过也相当费劲,得有不少周折才能成。 至于我们这拨,又比王朔他们小七八岁了,顶多也就是在院子里面组团玩打仗,撞拐、骑驴、推铁圈和攻城,还有就是剁刀、拍烟盒、瓷片儿什么的,女孩儿玩抓羊拐和跳皮筋。这些玩意儿,全城的孩子都在玩。等到我们长大了,改革开放了,考大学了,没工夫瞎折腾了。所以,论攻击性和战斗力,论优越感,大院的孩子们是一茬不如一茬,一蟹不如一蟹,一辈不如一辈,一阵不如一阵。 我父亲是空司一位部长的秘书,“文革”的时候,部长受到冲击,靠边站了,我爹的军官之梦也就到头了,下放,去部队,东奔西走,父母两地分居将近十年。小时候的印象,大院天天派人做我妈工作,让我们搬走。想想我妈一女的,带俩小孩儿,就是一普通工人,往哪儿搬啊?这事闹到我妈工厂厂长那里,要不说工人阶级仗义呢,厂长亲自带人来和大院谈判,讲“军民鱼水情”,愣是把搬家这事按住了。一直到70年代末,工厂才帮我家弄了间房,搬了出来,就此告别大院生活。 现在想起来,我这种大院子弟,对大院生活真没什么好印象。周末发电影票,没我家的。这就意味着周一一上学,同学都有的聊,我就得旁边稍着,插不上话。这对一孩子打击有多大啊?好不容易邻居叔叔多弄了张票,送我了,兴高采烈去看电影,路上有院里的大孩子说,小孩儿你几排几号啊,咱们换换票吧。结果票一给,那哥们撒丫子跑了。就说大院子弟也有不成器的,恃强凌弱成风。还有一次,是看露天电影,看完回家,突然觉得脑后一凉,头顶的军帽没了,被一个骑自行车的大孩子给抢了,没法追。卑鄙吧?现在想起来都牙根儿痒,觉得这帮人真孙子。 我大学毕业以后,疯了似的看电影买碟片,到现在还老爱往电影院跑,可能是对自己儿时缺憾的补偿吧。 所以,大院并不是传的那么邪乎。里面有高干,也有中下级军官,以及他们的家属。那些大院家属和大院子弟,多数也得和普通人一样,每天出门去赶车上班,为工作和买房发愁。王朔们也只能代言某一个阶段的大院。现在不少大院,人已经住不下了,只好到外面去和别人共建宿舍,围墙早已经打破。大院子弟与其他人并无本质不同,要说骄傲,只是因为他们的父辈是军人。本文选自腾讯大家 老兵之家 老兵之家,军人之魂,爱国阵地!欢迎战友归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