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2日星期四

非人(日语:非人/ひにん Hinin */?)

 

跳到导航跳到搜索
在古代日本,乞丐属于非人的一种

非人(日语:非人ひにん Hinin */?)是古代日本的一种社会阶级。非人,字面意思即“不是人”,与秽多同属于社会最底层的贱民,主要从事处刑、卖艺、乞讨等职业。与身份必须世代承袭的秽多不同,非人的后代可以恢复平民的身份[1]

江户时代非人身份者之首,获幕府任命管辖关八州、伊豆、甲斐都留郡、陆奥白川郡、三河设乐郡之贱民,官方称之为秽多头,但历任均以“长吏头矢野弹左卫门”自称。[2]

1871年(明治4年),太政官颁布命令,废止秽多和非人的贱称,非人在法理上获得平等地位[3]二战后,日本又颁布了禁止歧视秽多、非人(即部落民)的法令,但对非人的歧视仍然存在至今[4]

来源[编辑]

非人最初是一个不含有歧视意味的佛教词汇,指所有人类以外的恶魔等生物。《续日本后纪》记载道,在平安时代中的公元842年(承和九年),橘逸势因谋反被剥夺官位和姓,成为非人。这是非人第一次在日本史籍中作为贱民身份出现[5]

江户时代,非人和秽多同属社会底层的贱民。杀了非人并不算杀人,只需要缴纳罚金就可抵罪。一部分非人是承袭上一代的非人身份,一出生就是非人身份。犯了轻罪、无正当职业营生或生活贫困潦倒的平民也可能被贬为非人。非人受“非人头”的管理,住所称为“非人小屋”。与身份必须世代承袭的秽多不同,非人的后代有恢复平民身份的渠道[1][6]

职业[编辑]

非人的职业受到严格限制,只能从事处刑、卖艺、乞讨等职业。非人负责在执行死刑后打扫刑场、埋葬犯人的尸体。此外,他们也负责照顾传染病患者,以及生病和年幼的囚犯[1][7]

河原者(在河边从事屠夫、皮匠等工作的人群)、犬神人(打扫神社周边、埋葬尸体等)、唱闻师(向一般民众传颂经文)、八瀬童子(为天皇送葬、抬轿等)等人群也属于广义的非人,受到社会的歧视[8][9]

废止[编辑]

明治维新开始后,在1871年(明治4年),明治政府颁布了称为“解放令”的太政官布告,废止秽多和非人的贱称,在法理上给予秽多和非人与一般平民平等的地位。但在实际执行上,这些获得解放的秽多和非人被称作“新平民”(指新脱离贱民身份,成为平民),还是受到差别对待。明治时代末期以后,旨在消除对部落民歧视的部落解放运动兴起。二战后,日本政府颁布了禁止歧视秽多非人后代(即部落民)的运动,但对秽多和非人的歧视仍然持续至今[3][4][10]

参见[编辑]

参考文献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全国抗暴地图


在较大的地图中查看全国抗暴地图 National uprising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