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8日星期六

骚乱

 

骚乱社会不同阶层之间或阶层内部的冲突与对立,包括社会底层为争取自身权益与统治阶层的对抗,或因统治阶层不当行为激发民怨,引发的与统治阶层冲突与对立。长时间的持续对立,可能会使冲突范围扩大化,冲突的升级可能诱发暴动,导致政局动荡与战争,最终导致政权更迭

骚乱通常是随机发生并混乱无秩序的,对象可以是政府官员、工厂老板、政党,导火线通常是不特定的事件,例如阿拉伯之春穆罕默德·布瓦吉吉的自焚。骚乱背后皆有其动机:对整个大环境的不满。当骚乱次数越趋频繁,规模渐大,群众渐增。骚乱开始时是有预谋的行动时就导致叛乱,但骚乱亦可以是由有秩序的示威游行演变而成。

其他称呼[编辑]

  • 起义:带正面意味,指参与者是正义的一方,要对抗不正义的政权。
  • 暴乱、暴动:带犯罪意味,用在暴徒失控而使用暴力的情况。如非法集会人士破坏社会安宁,即属“暴动”[1]
  • 群体性事件:中国大陆法律术语
  • 打砸抢烧:中国大陆官方有时会在出现暴力事件后使用这个词,将参与者指涉为违法人员。

特点[编辑]

  • 数量多,规模较大。
  • 涉及的阶层行业多,主体成分多元化。
  • 群体性事件的指向对象不同,内容不同。
  • 表现方式激烈,内部矛盾逐渐分化或对抗化。
  • 组织程度逐渐提高,矛盾逐渐趋向政治化。
  • 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处置难度加大。

可能原因[编辑]

深层原因[编辑]

  • 社会贫富差距拉大。
  • 职工经济利益和公民权利受到侵犯。
  • 物价房地产价格过高。
  • 其他国家组织为达到自身目的,煽动他人而作出的手段。
  • 官僚主义作风和腐败现象造成干群关系紧张。
  • 认为信息公开不透明,群众知情权受限。
  • 因媒体资讯的杂乱和不确定(如网络资讯),人们思想受到影响而作出的行为。
  • 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复杂化。
  • 部份人们缺乏理智、自制力、判断力或刻意,如寻求刺激或他人指使,而作出的行为。

直接原因[编辑]

一般由某个小型事件使群众性情绪煽起导致多层矛盾急剧激化。即使是个人自杀事件,仍可能因家属的不满而诱发骚乱。部分具争议性的法案、政策的发布也会造成骚乱。

后果[编辑]

  • 民众集体温和的抗议(如游行示威、群体请愿行为)。
  • 局部、小范围与统治当局一般性对立,表现为一般性冲突。
  • 大规模的冲突。可以为局部大规模冲突事件,或因此引发全局性冲突、骚乱或直至与执政当局的武装对立。武装对立可以引发政局动荡,持续长时间骚乱事可以导致战争,直至政权更迭。例如中国历史上绝大多数朝代更迭都是从群体性事件引发民变导致。
  • 无政府状态
  • 严重可导致革命起义

各地群体性事件[编辑]

中国大陆[编辑]

中国历史上绝大多数朝代更迭都是从小规模事件开始导致民变最终引发改朝换代[来源请求]

1994年,群体性事件为1万多起,参与人数73万人次,2004年达7.4万多起,参与人数376万人次。2005年,总共发生了8.7万起15人以上的群体性事件[2]。2009年,中国共发生近9万起各类群体性事件,而这些事件均与官民冲突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及官员造成的官民矛盾被认为是事件产生的直接诱因[3][4]

1989年后中国大陆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编辑]

香港[编辑]

台湾[编辑]

二战后日本[编辑]

大韩民国[编辑]

二战后欧洲[编辑]

美国[编辑]

巴西[编辑]

参考文献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全国抗暴地图


在较大的地图中查看全国抗暴地图 National uprising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