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5日星期二

茉莉花革命之火是怎样点燃的?


吴俊刚:革命之火是怎样点燃的?
(2011-02-14)

● 吴俊刚   毫无疑问,突尼斯的茉莉花革命和其埃及版本,都将被阿拉伯世界的学者大书特书,载入史册。而在短短一个月内就导致两个专制政权倒台的“阿拉伯街”青年,将会被描绘成革命先锋,因为,是他们点燃了人民力量的革命之火。
没人料到的是,最先在突尼斯出现的星星之火,结果竟演变成燎原之势。博尔兹兹(Mohamed Bouazizi)这个名字对我们来说也许并不好记,但这个原本寂寂无名、失业落魄,被迫当起非法街边小贩的26岁大学毕业生,肯定将随茉莉花革命的历史名垂千古。
自焚之火为何会变成革命之火
吊诡的是,博尔兹兹也许只是因为遭到执法人员的粗暴对待,在绝望和愤懑之余引火自焚,伤重身亡。他生前或许根本没有想到什么起义和革命,更不太可能料到自己的那把自焚之火会燃烧成革命之火。然而,这把火从去年12月17日他自焚那天起,确实已迅速在阿拉伯世界蔓延。
几乎所有关于突尼斯和埃及人民起义的报道,都突出了青年人所扮演的领头羊角色。他们当中有不少是网络时代制造出来的年轻网民,有人称他们为“面簿(Facebook)世代”,也有人把他们的革命称为网络青年革命。
那么,一个失业大学生的自焚之火,为什么会在本国和他国众多青年人当中引起共鸣,进而演变成起义和革命之火呢?无他,是因为他们都同样对现状不满,同样在胸中积累着一触即发的愤懑与不平。正所谓无风不起浪,这种对现状的不满和胸中的愤怒之火,都根源于当前这些国家存在的诸多类似的问题:高失业率、贪污腐败、无能兼又压制性的政府、物价高涨等等。简言之,民不聊生,而政府却无视民间疾苦,或根本就没有能力解决这些民生课题。
自世界金融风暴导致世界经济衰退之后,这些国家(突尼斯和埃及靠的主要都是农业和旅游业)的经济都遭受惨重打击,政府重振经济乏力,而通货膨胀和世界性的物价腾涨又接踵而至,雪上加霜,把民众的不满情绪推到了临界点,形成随时可以轻易引爆的火药库。在这种情况下,民主自由的政治诉求也就趁势而起,凝聚群众(尤其是青年人)的共识和力量,把目标对准专制与贪腐无能的当权者。
当然,民众必须走上街头,冒着警察和保安部队的枪林弹雨,通过示威起义的方式推翻政府,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在这些国家,人民还没有通过选举换掉无能政府的民主手段。
我们也经历过类似的历史
这样的事情其实我们也经历过,而且并不是很久以前的事。1950年代汹涌澎湃的反殖和反贪腐运动,如果少了青年人和中学生的参与,新加坡的历史可能就要改写了。而导致当时许多年轻人对现状不满的根源,也是政治腐败、高失业率、民不聊生。华校生受到歧视没有出路,毕业就是失业,在反殖和民族主义兴起的政治浪潮冲击下,也自然的形成了要改变现状的愤懑之火。
因此,如果我们回顾自己的历史,其实很容易理解,为什么突尼斯和埃及两国的青年人会站到人民起义的前线。突尼斯的茉莉花革命也许带点偶然性,但埃及迅速被感染却有其必然性。如果埃及社会不具备发生革命或民众起义的成熟条件,政府开明,有执政能力,照顾人民的福利,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人民安居乐业,包括大学生在内的青年人有光明的就业前景,又怎会如此容易受到感染呢?
眼看阿拉伯世界的青年纷纷在闹革命和改写历史,我们不免想知道,自己国内的青年人又是在关心些什么?恰好,上个月,国家青年理事会发布的一个调查报告,基本上反映了当前一般新加坡青年人的心态。从调查结果来看,他们对现状还是比较满意的,这主要是因为大家看到了机会和前景。这同突尼斯和埃及的情况形成强烈的对比。
负责做调查的是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学者,调查对象是15岁到34岁的青年人。调查报告说,青年人大部分都很务实,而不是理想主义者,他们的四大人生愿望是:家庭关系牢固、事业成功、吸收新技能新知识,以及赚很多的钱。
如此新加坡青年,显得何其现实,有人甚至可能觉得他们很物质主义,欠缺理想和政治热忱,然而这也是生活正常的一种反映。如果有朝一日我们的政府也变得贪污、腐败、无能,像1950年代那样,大学生必须去做非法的流动小贩,“跑地牛”(方言把稽查员称为地牛,无牌小贩一见稽查员,自然要四散逃跑),那到时务实的新加坡青年人率先走上街头示威也不足为奇。
作者是前新闻工作者

《联合早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全国抗暴地图


在较大的地图中查看全国抗暴地图 National uprising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