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3日星期一

每日一膠:林忌的八九六四


林忌的八九六四 - 2013年6月3日

每日一膠.荒謬的香港

很多人不斷說,八九年在香港一百萬人上街,當年的人都支持愛國的云云;和朋友討論起來,我才發現原來自己記憶中的六四,和他們的六四居然是兩件事,大感震驚。

朋友說,重看當年的主題曲如「血染的風采」、「龍的傳人」、「我是中國人」等等,足證這就是一場「愛國運動」;然而我提出反證,當年群星的民運主題曲「為自由」,全首歌都是追求自由,而沒有一句愛國,這不是一個反證,證明當年的主題就是為自由,而不是愛國嗎?愛國是副題,是其中一些人特別強烈的副題,卻不是主題,為何一些人的主張,居然騎劫成為今日回憶中的「主題」了?

當年仍是小學生的林忌,當然對民主制度的認識不深,但對「有民主選舉才有自由」這種觀念還是明白的;家長在六四期間的整整兩個月,從來沒有說甚麼「我們中國人」,而是不斷教導我如何追求民主自由;至於那些「愛國歌曲」,家長的教導則為「不分左中右,團結為自由」而聽了就算;這麼多年來,林忌每次聽到「血染的風采」歌詞中的「共和國的旗幟上有我們血染的風采」、「共和國的土壤上有我們付出的愛」,不是打冷震,就是覺得作嘔!多得家長的教導,我不愛中國共產黨,更不愛中華人民共和國,見到那面五星旗,一些都覺得是「他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的事,至於那大五角星上所代表的中國共產黨,更是由始至終鄙視到底。

八九民運各場合當中,既有愛國又愛黨的曾鈺成與梁振英,也有愛國不愛黨的司徒華、何俊仁,更有高唱梅花的國民黨一脈,以至擁有英國護照,向英女皇效忠,身任英治年代高官的公務員,以至行政局、立法局的成員;這些人當年的國族認同,絕對無法簡化成為「愛中國」,而最大公因數只有兩件事,一為民主,二為自由。對其他人不同的立場,最多的是容忍,或許就是當對方唱歌而沒有所謂,為何最終竟會得出「他們都是愛國的」這種結論來呢,我不明白。

為何八九年的民運會有一百萬人上街,最重要的原因當然是社會關注以及只得兩個中文台的電視幾乎全程直播了兩個月,成為了現實版的連續劇;但更大程度是因為香港前途已決,香港人關心北京的問題,當年的感覺是「今日北京,明日香港」,這種為了九七大限的憂慮,令中國問題變成最迫切的問題,而不是遠在天邊的「鄰國」。

亦因此當北京變成血洗屠城,香港人普遍就是恐慌和急急移民,當中除了五萬個成功爭取居英權的家庭,更包括大量改向美加澳紐移民,改唱外國國歌宣誓效忠的移民潮,這些人的行為,明顯就是成為外國人去追求民主、自由、安定的制度,怎也不能曲解成為「愛國」吧?難道有人認為,這些人因為愛國去六四,轉頭就變成賣國去移民了嗎?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愛國可以是其中一部份,卻肯定不是最重要的一部份,畢竟在六十、七十、八十年代為追求更好生活來到香港殖民地的中國人,他們不留在中國「愛國」,卻選擇來到中共洗腦說成「萬惡」的殖民地,怎也說不上是一種「愛國行為」吧?而移民去外國,更和「愛國」沾不上邊。

如果我們把視野由局限在「中國」,移到全地球的話,1989 年更是全球的共產黨國家都幾乎發生革命的一年,蘇聯的華沙集團東歐國家幾乎全面倒台,而蘇聯本身則在 1991 年解散,中共以「蘇東波」來形容這一連串事件,更視六四事件為引發後來東歐所發生一切民主運動的源頭。因此,如果說 8964 是一場「愛國運動」的話,我真的不明白,為何中國人的「愛國運動」,居然可以成功感到東歐人去追求自由和民主。

那些年,我們稱這一切為「全球民主自由運動」,例如打倒柏林圍牆的東德人,他們由東柏林投奔自由的行動,他們追求民主政體的行動,不會被曲解為「愛國」--「愛德國」。

我完全不明白,為何全地球在 1989 年的自由民主運動,偏偏在中國會變成「愛國運動」; 1989 年 12 月 25 日著名的伯恩斯坦 (Leonard Bernstein) 所指揮全球一億人直播收看的音樂會,這個為了慶祝新德國的統一的音樂會,原本為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的「快樂頌」變的不是「愛國頌」,也不是「大德意志頌」,而是「自由頌」(Ode to Freedom)。

自由和民主,本身就是超越國家的;我曾經如此以為,所以我以至我的家人,才於 1989 年那二十幾年前,去參加那一場追求「將會」統治香港的民主自由運動。我們的動機很單純,就是不想被一個獨裁專制的共產國家統治!如果當年中共說,你們香港人如果不支持那場運動,那麼中國將會取消「九七回歸」的話,我想,或許有些人會口裏說不,大家身體都很誠實的。八九六四後的黃霑與林振強改了一首歌,叫做「慈祥鵬過聖誕」,歌詞就是「慈祥鵬過聖誕,問我要?乜?玩,我說俾個passport 我」──大慨,這才是廿多年前的香港精神,而絕對不是甚麼愛國。

即使把「愛國」視為簡單的一種情感,即「只是」一種情感,或者只用來叫叫口號唱唱歌,即完全不需要視乎其行為的話,那麼這種愛國,也只是最廉價的「阿 Q 愛國」──因為你的愛國,既沒有發動甘地不合作運動式的抗爭,也沒有孫中山那樣勾結外國勢力去推翻暴政;當然,各位「愛國不愛黨」的人士,你們靈魂比起那些為權力為錢的投共派高貴得多,可是上述全文已經說明了,這只是你們一廂情願的愛國──絕大多數參加者或許認同自己的血統,或許認同自己的黃皮膚黑眼睛,或許認同愛國不愛黨這種理念,但這些認同是否可以簡化為「愛國」呢?這是絕對有保留的。8964 的最大公因素,就是民主和自由;天安門廣場以至支聯會售賣的紀念品,叫做「民主女神像」,而非「愛國民主女神像」。當年大家容忍支聯會當中有「愛國」或「支援愛國」幾個字,只是因為純粹的「求同全異」,然而當有人把這幾隻字提升成為「香港精神」時,那麼我們就絕對無法同意,感到這是離譜的騎劫了。

我支持民主自由,但我反對愛國;我當年參加八九六四是為了民主自由,從來都不是為了愛國;請勿騎劫我,更不要雙重標準,一面叫我好似廿四年前一樣,說應該求同存異而對「愛國」二字視而不見,卻同時派另一班人說──你去就是代表你認同「愛國」兩隻字,你應該一早不去云云。希望支聯會在今年六四晚會之後,好好對上述爭議來一個徹底的澄清。

伸延閱讀:教我如何愛國不愛黨?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全国抗暴地图


在较大的地图中查看全国抗暴地图 National uprising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