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一语道破“中国梦”的本质 图
作者: 余英时 “中 国梦”是习近平最早提出来的,在2012年的11月底,在参观一个有关中国复兴的博物馆里面谈到,要恢复中国的伟大就必须要有“中国梦”,“中国梦”就是 要怎么样强大起来,用民族主义的方式跟着党走。这是一个很基本的观念,这个观念当时是习近平从美国偷来的,美国一向有“美国梦”,美国建立国家以来这个梦 已经几百年了,还在坚持,这是她的理想。 习近平提出这个东西就是因为他觉得党的危机很大。在今年3月12号中央政治局内部一个谈话,感觉到共产党遇到很大的危机,如果不赶快有所动作的话, 恐怕就要亡党亡国了。所以他一定要有所作为,所以他提出要打老虎、打苍蝇等等。用意当然是很好,可是到底怎么实行,又是怎么个结果就是很大的问题。 [image: 习近平] 2012年的11月底,习近平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重提中国梦时,习近平对“中国梦”的定义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AFP Photo) 在习近平提“中国梦”以后,今年3月17日就是人大闭会那一天,李克强召开记者招待会也大谈“中国梦”,一方面是支持习近平,一方面也表示他有决心 有信心进行政治改革之类,但是这种说法就有两种不同的反应,我在... 更多 »
世界媒体看中国:航母乎废铁乎
学文学翻译的人,或长年从事文学翻译的专业翻译家都知道,在各类文学作品当中,最难翻译的就是讽刺喜剧。因为讽刺喜剧与其赖以产生的土壤或社会/文化/语言/政治环境结合紧密,难以剥离,一剥离就会死,或半死不活,原来的笑料或笑头变得索然无味,难以让人笑起来。 如今,从事中国新闻报道的世界媒体记者,在将中国的发生的事情翻译报道给本国读者、听众、观众的时候,显然也遇到了同样苦不堪言的难以逾越的障碍。 在当今中国,重要性和娱乐性兼备的重大新闻层出不穷、俯拾即是之际,外国记者在进行报道的时候,往往只能报道这些新闻严肃性、重要性的一面,对其娱乐性的一面则是“茶壶煮饺子有货倒不出”,于是常常只好割爱割舍。 这种割舍显然不但有损于新闻报道的吸引力,也有损于新闻报道的完整性、真实性。 **中国航母掀起娱乐浪潮** 随着中国第一艘航母下水的消息传来,中国重要新闻的娱乐性/戏剧性/喜剧性难以借助世界媒体的报道走出国门、得到世界观众充分欣赏的局面再次凸显出来。 当今中国新闻的娱乐性来自两个渠道,一个是官方媒体,一个是民间的所谓自媒体。就中国第一艘航母下水的新闻而言,官方媒体和自媒体的娱乐性这次几乎是并驾齐驱。 ... 更多 »
世界媒体看中国:习总滑稽梦(图)
中国1949年来唯一的执政党共产党党魁和新任总书记习近平(习总)在去年11月上台之初提出“中国梦”的说法。从“中国梦”提出的第一天起,许多中国公众和网民就觉得它怪怪的,觉得它突如其来,来去无踪,变化莫测,难以捉摸。 中国公众和网民一边担心它可能是中国的噩梦,一边发挥黑色幽默精神,对依然是难以捉摸的“中国梦”给予了各种解释,谐谑,嘲骂,玩弄,调戏,撩拨,切磋、搓揉,蹂躏,颠覆,糟踏,鄙夷,破解,给予它真心实意或虚情假意的赞美,或给予嬉笑怒骂或破罐子破摔的嘲弄。 中国公众和网民的这种情绪,显然也感染、传染、影响了世界媒体记者,促使他们写出种种报道,对莫名其妙、来源可疑、推销粗糙的 “中国梦”很是不恭不敬不感冒,讽刺挖苦不一而足。 [image: 习近平] **“中国梦”的比较文学** 如今的文学研究当中有一个庞大的分支叫“比较文学”。比较文学认为,要想完整地理解某国的某种文学现象,必须首先将它跟他国的类似的文学现象进行比 较才算是及格,才有可能比较准确地把其意义(因为没有比较就难以鉴别,难以确定什么是匠心独具的原创,什么是心有灵犀的借鉴,什么是拙劣矫情的抄袭)。 同理,要想理解世界媒体对习... 更多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