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0日星期日

阿拉伯之春系列(五)“我們要自主改變”‧青年奮起掀革命浪潮

 阿拉伯之春系列

2011-03-03 18:36

“只有回教才是出路!”上個世紀20年代,不堪西方殖民統治的操控,傀儡政府的腐敗,埃及青年提出了復興回教,希望透過建立一個回教國家,重振阿拉伯帝國時期的光輝。但是,他們失敗了,宗教這條路最終越走越激進。“我們要自主、我們要改變!”21世紀初,開羅解放廣場上,數以萬計的年輕人盤據不走,他們高呼口號,要求獨裁30年的穆巴拉克下台,在18天後,成功推翻穆巴拉克。相隔近一個世紀,就在過去一代人的理想,幾近幻滅、快要被人淡忘之際,新一代人突然點起新火苗,在春風吹送下,喚醒多個已被湮沒的火點,一把新世紀的熊熊革命烈火席捲區域。這一次,他們的訴求更直接,他們要自己當家作主。受夠了霸著權位不走的獨裁者,受夠了長期的社會不公、財富分配不均,受夠了權威式的管治方式,年輕一代奮起一搏,希望改變自己的命運。他們是這一波中東革命浪潮的關鍵角色,西方媒體將這群烈血沸騰的年輕人,與上個世紀60年代美國因反戰浪潮和對時代反省所興起的“青年震動”(Youth quake)相比。

反抗家長式統治

中東這些走上街頭的年輕人,與其說他們想推翻現任獨裁領袖,不如說他想反抗家長式的統治權力,這種上對下、派糖哄小孩的治理方式,在中東非常普遍,但這個“家長”統治者,不論他是以國王、終身制總統還是部落酋長、派系領袖或宗教教士的面貌存在,已難以馴服躁動不安的年輕一輩。抗爭者的要求往往被當權者誤讀為回教基本教義派或西方干預的產物,完全無視那是人民的心聲。借助科技,時下的年輕人很早就接觸到外在世界,接收到大量的訊息讓他們能大開眼界,他們不再是懵懂無知、膽小、輕易就能哄騙的小孩,他們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他們甚麼都想嚐試,家長式的嚴厲管教已不管用,他們有想法、有目標,想要主導自己的命運,想要改變現狀。

自錄影片上網
埃及女孩動員集會

26歲的埃及女孩阿斯瑪,今年1月18日用簡單的錄影器材,可能是手機,給自己錄了影,放上面子書(Facebook)及YouTube,她不唱歌也不表演才藝,卻發表了一篇激昂的演說,呼吁國民與她一同走上街頭。

戴著頭巾,頭髮包得密實的阿斯瑪,如同埃及街頭迎面相遇的每一名女孩,她對著鏡頭,眼神篤定地說:“我,一個女孩,會去到解放廣場,我會一個人站在那裡。我會舉起一個牌子。……我們要在1月25日到解放廣場示威,如果我們仍有尊嚴,想在這塊土地上有尊嚴地活下去的話,我們一定要在1月25日走上街。我們要走出來,要求屬於我們的權利,我們基本的人權。“這個視頻在互聯網上瘋傳,接下來發生的事,全世界都看到了:埃及人民響應號召聚合在解放廣場,平和地喊出他們反獨裁、反貪腐的訴求,最終成功推翻執政30年的穆巴拉克。

“四六青年運動”創辦人之一

阿斯瑪並非一名普通的女孩,她畢業於開羅大學商業管理系,是“四六青年運動”的創辦人之一,2008年,他們曾藉互聯網協助不滿工資太低的埃及紡織廠工人組織罷工抗議行動,知道互聯網的力量。

當阿斯瑪與伙伴看到鄰國突尼西亞的革命運動報捷後,馬上捉緊機會,利用技科動員民眾,不想錯過這個改變國家命運的機會。

埃及裔部落客哈桑(Hossam el-Hamalawy)表示,突尼西亞人民發動革命,推翻一名獨裁者,這些畫面透過半島衛星電直播,數以百萬的埃及人民日日追蹤,感同身受之餘,也想站起來為自己做點甚麼。

與史上革命運動最大不同
社交媒體成“助燃器”

阿拉伯世界的新一波革命,與歷史上的革命運動最大的不同在於,目前的起義得益於正在迅速發展的社交媒體。當革命爆發時,消息迅速傳遍全世界,國內民眾也能即時彼此互通信息,相互聲援和支持,任何鎮壓行為立即會被全世界所知曉,這在過去是做不到的。過去,由於歷史演變使然,阿拉伯國家一直相信兩點:

其一,人民不能夠通過和平方式推翻獨裁;

其二,人民必須通過軍隊或者外界干預才能夠獲得政治改變。突尼西亞證明這兩個假設都是錯誤的,所以世人看到革命很快蔓延到其他地區。法新社報導,社交網站令阿拉伯世界的抗爭愈演愈烈,"社交網站、手機攝影鏡頭、躁動不安的年輕人,都對中東政局影響深遠。用手機記錄的、無論是平靜抗議還是政府鎮壓的畫面,都被上傳到面子書及推特,成為進一步示威的“助燃器”。巴林經濟發展委員會執行長阿卡立法指出,世界已經進入改革加劇的時代,各國也會適應這種新事實,查禁再也不能解決事情;哈佛大學貝克曼網路與社會中心的帕佛瑞則表示,科技一直是支援工具,更是革命的擴大器。

學者:新世紀的“人民力量”
借助科技影響力更巨大

拉曼大學國際研究中心主任梁文勇博士認為,中東革命浪潮將對中亞、非洲及東南亞等地區帶來影響,聲勢浩大的人民力量,將讓有關區域的領導人不敢再小看人民的力量,忽視人民的聲音。

這股新世紀的“人民力量”與過去印尼或更早前的菲律賓的“人民力量”不太一樣,它在先進的科技、發達的通訊系統及社區網絡媒體的推波助瀾下,動員、傳播的速度更快,效果更大。

馬來西亞國際公義世界運動主席詹德拉表示,新一代年輕人,成長於科技、網絡時代,他們擁抱全球化價值,自發地組織行動走上街頭爭取自己的權益。

“要找回失去的尊嚴”
示威埃及青年吐露心聲

一名在解放廣場上示威的埃及青年就說,埃及的年輕一代到廣場上示威,是想找回他們失去已久的尊嚴。

近日一項針對中東9個國家青年進行的調查顯示,中東新生代最大的希望是活在自由的國家,此外,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及生活在一個現代化的富裕社會,都是很多中東年輕人渴求的生活。中東六成人口不到30歲,他們滿腔抱負,希望被當成公民對待,可以參與國家的發展,而不是事事服從的臣民。但是,那些還停留在“石器時期”的領導人似無力滿足他們訴求。在解放廣場上搖旗吶喊的埃及年輕人說:“我們需要改變埃及,我們需要參與政治,如何整頓國家由我們決定,該做甚麼由我們決定,如果不參與顯得很自私。”

爆發動亂幾率高
中東三分二人口低於26歲

年輕人口占多數的國家爆發社會動亂的幾率很高。據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的數據顯示,在過去30年,有80%的社會衝突發生在人口60%不到30歲的國家。近日在突尼西亞、埃及、沙地阿拉伯、黎巴嫩、約旦及也門都有類似的特徵。中東是世界上最年輕的區域。在中東,3億8千萬人口中,有將近三分之二是低於26歲。預計這種年輕人口爆炸的現象到了2050年將翻倍,對就業、教育及社會基礎設施都會形成困難。

中東失業率最高

中東目前是世界上失業率最高的地區。蓋洛普上個月初針對35個回教國家5萬名回教徒的一項調查顯示,就業是他們面對最大的問題。這已成了區域穩定的一枚定時炸彈,但是,專家表示,真的挑戰將在未來40年內。單單要維持目前的就業水平,中東需要創造8千到1億個就業機會。

中東地區年輕人就業困難與教育水平有關,在中東,70%人口最高學歷只有中學程度。教育制度僵化,加上教育受到宗教影響,即使大學畢業的年輕人,也很難與世界其他國家的年輕人競爭。不過,阿拉伯年輕人對未來仍然樂觀,蓋洛普2008年6月的調查顯示,有92%的阿拉伯青年相信,他們的生命擁有著重要的目標或意義。一名開羅大學政治系教授表示,他的學生比起他們的家長政治覺醒的意識更高。的確,比起他們的長輩,中東的青年更多接觸世界,透過衛星電視,在大部份阿拉伯國家都可收看到CNN、MTV等美國電視節目。新世代的阿拉伯年輕人當中,有很多人有朋友及親人住在國外,有56%的年輕人天天上網,他們對外來文化非但不排斥,反更響往一個自由自在、天空更遼闊的世界。

美利用互聯網煽動革命

西班牙《起義報》披露,伊朗2009年的反內賈德街頭對抗事件,是美國中情局暗中煽動的,他們利用推特鼓吹伊朗政治危機,還散佈政府鎮壓群眾的消息。美國的“互聯網革命”引起多國警惕。俄羅斯副總理謝欽曾公開指責谷歌在埃及革命中煽風點火;澳洲《悉尼先驅晨報》也稱,奧巴馬政府正抓住時機,把社交網站當作外交新武器,納入21世紀國策。根據去年5月的調查,阿拉伯及北非的面子書用戶,50%選用英文、25%選用法文,只有23%選用阿拉伯文。一種潛移默化的西方意識灌輸從未間斷過。

【熱點新聞:阿拉伯世界掀革命】

2011年03月03日 - 阿拉伯之春系列(五)‧“我們要自主改變”‧青年奮起掀革命浪潮 - 阿拉伯之春系列 - 熱點新聞 - 星洲互動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全国抗暴地图


在较大的地图中查看全国抗暴地图 National uprising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