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9日星期六

《饥饿》:用身体与生命对抗强权压迫

 

作者: 安那琪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bloggerShare on twitterShare on gmailMore Sharing Services1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2012/5/18
(最近以色列发生了巴勒斯坦囚徒的绝食抗议,而马来西亚也有仍在已废除的《内安法令》下被拘留人士进行绝食抗议。在这样的一个时候,看这部2008年出品的电影《饥饿》,的确有着一种强烈冲击的感觉……)
2008年出品的电影《饥饿》(Hunger,也译作《绝食》),是一部令人不安(Disturbing)、压抑沮丧(Depressing)且有种不顾死活之感觉(Desperate)的“3D”电影。电影中那强烈的视觉与震撼的影像,突出了人们为了自由与正义、反抗强权而不惜作出的惨烈牺牲。
《饥饿》是导演史蒂夫.麦奎因(Steven McQueen)所编导的第一部长片,但是《饥饿》这部电影中那种震撼得来又细腻刻画的视觉艺术和强烈的风格化,令人难以置信这是麦奎因的第一部电影长片作品。参与演出的演员,包括饰演主角鲍比.桑兹(Bobby Sands)的爱尔兰籍演员迈克尔.法斯宾德(Michael Fassbender)、饰演神父多米尼克.莫朗(Dominic Moran)的利亚姆.坎宁安(Liam Cunningham),还有利亚姆.麦莫翰(Liam McMahon)、司徒尔特.格拉汉姆(Stuart Graham)等。

《饥饿》讲述的是北爱尔兰梅兹监狱(HM Prison Maze,又称为The H Block或Long Kesh)中囚犯们的惨烈抗争过程。这些囚犯都是临时派爱尔兰共和军成员。英国政府为了“罪犯化”被囚禁的爱尔兰共和军成员,于1976年将爱尔兰共和军成员当作一般刑事罪犯,强迫他们穿上囚犯制服。被囚的爱尔兰共和军赤身裸体,拒绝穿上囚衣以示抗议。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影片前面部分描述了梅兹监狱中囚犯们进行“不洗抗议”(No Wash Protest)的情景;中段是打算绝食的桑兹跟神父莫朗约20分钟的精彩对话,这包括一个17分钟的长镜头;影片的后段是桑兹在绝食的时候身体状恶化的深刻描绘。影片的结局是任何一个了解北爱尔兰历史的人都知道的史实。
主角桑兹是1981年北爱监狱囚犯绝食抗议的领袖,他在绝食66天后逝世。包括桑兹在内,共有10人在绝食抗议中丧命。桑兹在绝食期间的一场补选中中选为英国国会议员,但是他在中选后25天就死去。约10万人出席了桑兹的葬礼。桑兹领导的那场绝食抗议,再次激起北爱人民反抗英国霸权的民族主义浪潮,并助倡导爱尔兰共和主义的新芬党(Sinn Féin)崛起成为北爱的主流政党。
《饥饿》并没有怎么着墨去陈述围绕在梅兹监狱囚犯与英国政府斗争的政治背景。全片就只有开头及结尾时的字幕,两段当时首相撒切尔夫人所发表的言论,大略带过了整个绝食抗争的政治背景。不过,电影中以写实手法投射出来那种剧烈痛苦和污秽不堪的画面,若跟现实中的历史事实结合,其震撼的冲击力是极为巨大的。这是反抗压迫抗争中最惨烈表现的写照。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饥饿》这部电影故事的背景是英国官方所谓的“北爱尔兰问题”。一般上北爱问题被简化为天主教徒与新教徒之间的宗教教派冲突,北爱共和主义者被描绘为只是不断从事暗杀、炸弹袭击等暴力活动的“恐怖分子”。事实上,这是一场追求爱尔兰统一并坚持共和主义的北爱尔兰民族主义者,跟英国帝国主义统治霸权所进行的旷日持久解放斗争。以非暴力手段进行抗争的爱尔兰共和主义者于1960-70年代遭到英国政府残酷镇压后,激化了北爱人民的民族主义思想,让主张武装抗争的临时派爱尔兰共和军得到了不少激进北爱青年的支持。
北爱的30年内战于2005年才算正式结束,但是这场激烈的政治与武装斗争,为北爱人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英国政府镇压北爱人民的暴行劣迹也是水洗不清的。1981年北爱监狱囚犯的绝食抗争,是这场争取民族独立共和派跟保皇派和英国政府斗争过程当中的惨烈一页。梅兹监狱中的囚徒以自己的身躯作为武器,去对抗执行英国当权者不人道命令的暴力机关(监狱狱卒),最后付出自己那短暂的生命去实现恒久的民族解放理想也在所不惜。
影片中穿插的两段撒切尔夫人的简短广播发言,撒切尔夫人以傲慢的语气称梅兹监狱的囚徒是罪犯而不是政治犯。保守党撒切尔夫人上台执政的时候,是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抬头的年代,也是强权统治镇压民间进步力量的黑暗时刻。英国的工会运动在撒切尔时代遭到沉重打击,而北爱民族解放运动也在毫不手软的高压统治下饱受攻击。
导演运用了赤裸裸的写实手法,将这场斗争的残酷好不保留地呈现在观众眼前。囚犯们将粪便涂满在墙壁上,将尿液倒在走廊,遭到狱卒的拳打脚踢,被打得血肉模糊的情景,是那么真实地刻画着监狱的情景,也是那么真实地反映着统治强权的本质。那是1981年的英国,30年后的今天很多地方仍然有这种情景。曾经是英国殖民地的马来西亚,其军警、监狱等暴力机关的制度运作都是继承自英国殖民当局,因此梅兹监狱的画面到底有多少投射着马来西亚警察暴力的成分,就反映着马来西亚到底还有多少的被殖民程度……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影片另一个“精彩”的拍摄角度,就是电影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从监狱囚徒身上切入 ,而是先引出看守监狱的狱卒。狱卒长官雷蒙.罗汉(司徒尔特.格拉汉姆饰演)准备去上班,犹豫地望着镜子中那个不晓得到底还是不是自己的镜像倒影,享用丰富的早餐(跟影片后段桑兹绝食饥饿到死形成强烈对比),检查车底是否被装置炸弹(但是他却在病老院探望患病母亲时,难逃被爱尔兰共和军成员暗杀的命运),他的妻子担惊受怕地望着他开动汽车,穿上狱卒的制服,还有一幕罗汉靠着墙壁站在雪地上抽烟,他手上伤痕的特写(那是他虐打囚犯时留下的伤痕),雪花飘过……这个镜头对压迫者(更准确的说,是执行压迫者命令而变得如丧尸般的打手走卒)那种精神创伤与心灵扭曲的状况,刻画得相当细腻。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还有一幕,一名镇暴警察在同僚们围殴虐打囚徒的时候,躲在墙壁的另一端崩溃痛苦,反映出执行压迫者命令之喽罗们那种脆弱无助的心理状态。(所以呢,在428集会上发狂攻击示威者的警员也可能是处在这种可怜的扭曲心理状态。因此,恐怖的不是也是警员本身,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类,恐怖的且我们必须反抗到底的是,那个让警员们变成行尸走肉、残暴不仁的强权压迫制度!)
几乎以一个长镜头完成的那场20分钟戏,桑兹跟神父那亢长对话的那一幕,很“神奇”地竟然没有谈到北爱问题中的政治思想与意识形态的冲突,谈话内容涵盖了桑兹的成长、对生命和选择的看法,还有就是两人争辩绝食是否会达到所期待的效果。桑兹坚信绝食抗议将带来效果;神父认为如果绝食会发挥影响,那么桑兹将已死去。桑兹绝食至死的决心,反映着爱尔兰共和主义者坚持抗争到底的精神面貌。因此,影片中几乎只字不提爱尔兰共和主义者的政治思想,但是从主角桑兹的坚定中却已经表露无疑。要进一步了解爱尔兰民族解放抗争的曲折过程以及其政治思想,那是影片之外的事情。
相比也是关于北爱但政治味道浓厚的《血腥星期日》(Bloody Sunday),《饥饿》的情节几乎没什么“政治味道”,但是其强烈震撼画面以及片中人物壮烈牺牲背后所承载的政治精神,再怎么隐晦都掩盖不了,而且以巨大的冲击力去刺激我们的思考。
无疑,这是一部值得推荐的政治电影。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相关链接:
预告片
线上观赏全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相关日志
2014:苏格兰的决定性一年
2011年十大要闻(国际篇)
英国大罢工:向卡梅伦政府宣战
《巴黎,我爱你》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全国抗暴地图


在较大的地图中查看全国抗暴地图 National uprising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