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9日星期二

“伊扎布特”在新疆

 

“伊扎布特”组织在新疆的出现 ,绝不仅仅是简单的宗教极端势力的问题 ,更是目前新疆恐怖主义犯罪新的发展趋势之一。
一、“伊扎布特”的组织形式及特点
“伊扎布特”( Hizb2ut2tahrir) 系阿拉伯语音译 ,译为“伊斯兰解放党”“伊斯兰拯救党”,前身为“穆斯林兄弟会”巴勒斯坦分支机构。由耶路撒冷伊斯兰教教法官塔吉纳巴尼法拉斯蒂于 1952 年创建。“伊扎布特”不是一般的宗教组织 ,而是一个国际宗教极端组织。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在中亚地区发展、蔓延。该组织主张以和平方式推翻现政权的世俗统治 ,实现建立伊斯兰教权国家的梦想。即“通过发动非暴力的和平‘圣战’,建立单一的伊斯兰教法统治的‘哈里发’国家”。该组织的中央机构是“伊扎布特委员会”,其下层组织逐级为“伊扎布特”君主、“伊扎布特”君主部、玛扎里木宫廷、木依塔买德、乃克甫、加哈孜等。基层一般分为若干小组 ,每个小组由五至七人组成 , 并有一个小组长[ 1 ] ( P148)。极端宗组织“伊扎布特”有这样一些特点值得注意:
1. 有明确的政治目标。主张通过非暴力的“圣战”建立伊斯兰教统治的国家的政治目标。其步骤就是:首先 ,用伊斯兰意识形态和伊斯兰教规来统一大众意识;其次 ,使信奉伊斯兰和执行伊斯兰教规逐步合法化;最后 ,建立伊斯兰政权。
2. 有严格的加入程序和组织规则 ,行动诡秘、隐蔽。“伊扎布特”主要采取说教的方式发展成员。对愿意加入组织的人员 ,首先培训 ,再考察 ,最后才吸纳符合条件的人员为正式成员。为保证思想和行动的统一 ,下级必须绝对无条件地服从上级。并且相互间互不透露在组织中的地位、作用。在联系方式上多采取单线联系 ,上级熟知下级的情况 ,而下级不知上一级的情况。同时“伊扎布特”组织的犯罪行动十分诡秘 ,其成员往往改名换姓、隐瞒真实身份 ,既无真实的身份证 ,又不办暂住证。其成员禁止使用现代通讯工具 ,并且多以偏远出租房为活动据点。
3. 在我国传播发展的势头迅猛。中亚的“伊扎布特”组织在国际势力的联合打击下 ,受到到了限制和挤压。但其发展势头并未减弱 ,漏网的残余分子还在积极进行宣传和组织发展活动。他们瞄准了新疆 ,继而加紧向我境内渗透。新疆有不少的普通信教群众出于朴素的宗教感情 ,为“伊扎布特”思想宣传所蒙蔽 , 最终被裹挟加入了组织。自1999 年首次出现“伊扎布特”组织以来 ,我公安机关近年相继又在乌鲁木齐、喀什等地破获了数起这样的组织。虽经打击 ,但很快又死灰复燃 ,并在我区一些地方迅速发展蔓延。新疆各地的“伊扎布特”组织不仅在本地区发展成员 ,而且加大了与各地“伊扎布特”组织漏网成员、刑释人员的联系 ,并且有向内地渗透和发展的势头。他们尤其瞄准了新疆尤其是南疆的各级各类学校 ,积极在青年学生中发展成员。
4. 通过在意识形态领域散布极端宗教思想进行分裂活动是“伊扎布特”组织犯罪活动的又一明显特点。“伊扎布特”组织主要采取说教方式传播思想发展组织成员 ,除了所谓“自由传道人”、“民族思想家”去做思想动员工作外 ,他们还印刷和散发了大量宣传“伊扎布特”思想的宣传品 ,包括书籍和传单。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 ,互联网又成为“伊扎布特”组织的宣传舞台。截止目前 ,该组织在欧洲、南亚等地建立了“伊扎布特政府”网站、“哈里发”网站等十几个网站。用英语、阿拉伯语、俄语、德语、乌尔都语等 10 多中语言向外界发布信息[ 1 ] ( P150)。
利用宗教教义进行煽动蛊惑是其与暴力恐怖分子的明显不同之处。
5. “伊扎布特”组织拉拢和利诱的主要对象是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新疆近年破获的数起“伊扎布特”反动组织案的成员主要是各类在校学生。这表明为实现“东突厥斯坦”独立的妄想 ,“伊扎布特”寄希望于青少年一代 ,企图通过向青少年灌输泛伊斯兰主义和分裂主义思想 ,培养所谓“伊斯兰教事业接班人”。
二、“伊扎布特”组织的本质
“伊扎布特”组织所鼓吹的思想及其做法都表明 ,它不过是“三股势力”在国内外遭到重创时 ,改头换面、欺世盗名的另一种形式。在本质上与老牌的“三股势力”如出一辙 ,是一丘之貉。
1. “伊扎布特”组织的言论不过是泛突厥主义、泛伊斯兰主义的老调重弹泛突厥主义、泛伊斯兰主义一直是新疆民族分裂主义惯用的理论依据和精神支柱。泛突厥主义所宣扬的“突厥民族”至上、鼓动民族敌对仇视以及联合所有操突厥语族的民族建立纯粹的“突厥民族”国家的反动思想 ,都被新疆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吸收和继承 ,并在改造和发挥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民族观。他们针对新疆特殊的民族结构状况 ,时时刻刻向人们灌输泛突厥主义的思想意识 ,在操突厥语族与其他民族间制造对立情绪和摩擦 ,制造民族矛盾 ,利用民族矛盾来达到其分裂国家的阴谋。民族分裂分子利用伊斯兰教在新疆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特点 ,大打“宗教”这面旗帜 ,完全吸收泛伊斯兰主义的反动思想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宗教观。宣扬宗教极端思想 ,鼓吹伊斯兰至上、伊斯兰教的利益高于国家和民族利益 ,妄图以宗教狂热鼓动广大穆斯林的民族情绪 ,制造穆斯林与非穆斯林之间的对立与矛盾 ,从而借机扩大民族分裂主义势力的社会基础[ 2 ] 。在新疆民族分裂主义那里 ,泛突厥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是一体的。泛突厥主义者面对伊斯兰教在突厥语族广大群众中有广泛、深刻的影响的现实 ,竭力加强同泛伊斯兰主义的联系 ,充分利用伊斯兰宗教 ,从事极端政治活动。正如他们的典型口号所称:“我们的祖国是东突厥斯坦国 , 我们的民族是突厥 , 我们的宗教是伊斯兰”[ 3 ] 。
“伊扎布特”组织所鼓吹的思想与以往民族分裂分子别无二样 ,也不是什么新思想 ,无非是重弹泛突厥主义的民族观和泛伊斯兰主义的宗教观的老调。只是出于分裂活动的需要 ,在思想策略、行动方式、组织形式等方面变换了手法。他们更明确地提出了实现“宗教四化”的最终目标 ,即通过宗教教育化、宗教年轻化、宗教社会化来达到宗教政治化的目的。具体而言 ,宗教教育化 ,就是多渠道、多方位地开展宗教教育唤醒穆斯林群众 ,重点向学校、机关单位渗透 ,在大中专学生中培养分裂分子;宗教年轻化 ,就是用宗教争夺青年人 ,培养更多的塔里甫和懂教义的年轻人参加“圣战”; 宗教社会化 ,就是夺取宗教领导权 ,通过普及宗教知识结成联合战线 ,团结所有的穆斯林反对非穆斯林人民群众。以上“三化”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宗教政治化 ,即建立“古兰经”为宪法的“东土耳其斯坦”国家[ 4 ] 不管他们如何掩盖 ,其目的都是昭然若揭。
2. 表面上是宗教组织 ,实质上是政治组织“伊扎布特”组织是伊斯兰教的政治化和政治化的伊斯兰教的综合反映。它打着伊斯兰教的旗号 ,但却有极端的政治主张 ,企图通过思想控制和完整、严密的组织体系 ,来实现他们用伊斯兰教改造、统治社会的目的 ———实现所谓的“伊斯兰政治
化”。
3. “伊扎布特”口头宣称非暴力性 ,实际施行的是暴力恐怖主义策略尽管其口口声声称决不诉诸武力 ,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从已破获的此类犯罪组织来看 ,“伊扎布特”组织中有一部分人已经开始放弃先前宣传的以“和平方式建立哈里发国家”的主张转而采用武力方式达到其目的。有消息表明本·拉登的“基地组织”与“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运动”、“伊扎布特”组织保持着密切关系。这就意味着“伊扎布特”组织开始与国际恐怖势力联手 ,或者说国际恐怖势力要以“伊扎布特”为掩护进行新的活动[ 1 ] ( P154)。
三、“伊扎布特”组织的危害性
“伊扎布特”的种种言论和行径都对新疆乃至全国的稳定危害极大。
1. “伊扎布特”组织的诡秘性和极强的反侦查力 ,使得对其打击难度加大较之其他类型的暴力恐怖组织而言 ,“伊扎布特”的组织形式更为隐蔽 ,结构更为严密 ,纪律更为严格 ,彼此相对独立。因而对其犯罪动向难以从总体上把握和彻底铲除。这也与其固有的国际性、政治性、欺骗性密切相关 ,在短期内有迅速做大的势头 ,如不尽早打击 ,一旦形成势力 ,在以信仰伊斯兰教为主体的新疆少数民族聚居区 ,尤其在有浓厚的宗教氛围和非法宗教屡禁不止的一些地区 ,将具有极强的煽动性、蛊惑性。
2. “伊扎布特”有极强的欺骗性与极深的危害性“伊扎布特”组织在公开的、激烈的暴力恐怖活动受到世界舆论的强烈谴责和各国严历打击的时候 ,转变“斗争策略”,加紧在意识形态领域利用非暴力手段进行渗透和颠覆活动 ,这较之公开的暴力犯罪具有极大的欺骗性 ,危害也更深远。有不少参加者都是在不知不觉中被“洗脑”的。“伊扎布特”组织所谓的“非暴力”思想的宣传以及积极寻求与各国政府对话 ,谋求其活动合法化 ,都与以往“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运动”、“伊斯兰复兴运动”等崇尚武力的宗教组织不同 ,包裹了一层“非暴力”的伪装 ,让人误以为他们的活动只是停留在思想意识层面 ,没有什么危害性。容易产生麻痹思想和松懈情绪 ,从而给分裂分子以可乘之机 ,这是非常危险的。毛泽东同志就一针见血地指出:
“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 ,总是要先造成舆论 ,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 ,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 5 ] ( P254)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总是与政治斗争紧密相连的 ,是各阶级争夺的重要阵地。我们以往的斗争就有深刻的教训 ,过去有些地方在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上存在一刀切的现象。在对待宗教的问题上忽左忽右 ,该管的没管好 ,有些地方甚至出现断层。在宣传工上 ,信教群众听宗教宣传多了 ,听党的声音少了 ,甚至有些地方宣传阵地几乎被宗教所占领[ 5 ] ( P209),
这就给打击民族分裂分子带来了许多不利。所以说 ,意识形态领域从来都是各个阶级争夺的重要阵地 ,谁失去了这个阵地 ,谁就有可能失去了民心 ,失去政权。
3. “伊扎布特”组织在新疆以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为发展重点对象 ,用心极为险恶、危害极大1999 年 ,新疆首次发现中亚“伊扎布特”组织在新疆建立的分部 ,其重点是在青年、知识分子中发展成员。2000 年 ,有关部门再次发现境外“伊扎布特”组织在新疆的渗透活动。而且 ,其成员不仅包括知识分子、青年学生 ,大量的“三股势力”残余分子也混迹其中。有资料显示 ,新疆的危害国家安全罪
犯中 66. 1 %的人年龄在 20 ~30 岁之间[ 5 ] ( P179)。近两年在新疆一些高校接连破获了以大学生为主的“伊扎布特”反动组织。更有甚者 ,在 2003 年破获的一起“伊扎布特”反动组织中 ,其成员涉及 27所大中小学校 ,情况十分堪忧。这表明 ,包括“伊扎布特”在内的敌对势力愈来愈重视与我们争夺青少年 ,在屡屡遭到打击的时候寄希望于青年一代 ,由老年人出面活动转向发动青年打头阵。这是与我
们争夺青年一代 ,是与我们争夺接班人。
分析以往新疆民族分裂分子的破坏活动无不具有这样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与非法宗教活动有关;二是与分裂祖国的政治图谋有关。“伊扎布特”也不例外 ,其宗旨和任务表明了它反政府、反社会的性质 ,危害性也比暴力恐怖主义犯罪更长远、持
久 ,任何国家都不会允许类似的犯罪组织存在、发展。境外的“伊扎布特”组织已经把新疆作为中亚“哈里发”国家的一部分 ,如果任其蔓延 ,势必会影响全国的稳定。因此 ,对“伊扎布特”等宗教极端组织的渗透活动 ,必须坚决予以铲除[ 1 ] ( P158)
四、铲除“伊扎布特”组织的对策
1. 提高辨别能力 ,充分认识“伊扎布特”组织的危害性“伊扎布特”之所以能在中亚迅速崛起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对其性质没有认识清楚。甚至有人还认为它就是一个宗教组织、教派或是一个宗教政党。定性的错误导致了对策左右摇摆和处理轻重不一[ 1 ] ( P157)。因此 ,不仅要看到“伊扎布特”的存在对我区乃至全国稳定的危害是直接的、现实的、长远的 ,还要站在国际大背景和新疆对敌斗争的高度上 ,充分认识“伊扎布特”的国际性、政治性、欺骗性及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 ,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
2. 转变斗争策略和思路 ,探索卓有实效的打击手段一方面认真研究“伊扎布特”作为近年来新出现的犯罪组织 ,其传播、蔓延、发展和渗透的基本规律以及在新疆本土化的特点 ,制定相应政策与对策 ,确立斗争的重点。同时又要与以往“三股势力”的犯罪联系起来 ,搞清他们的内在联系和共同表象 ,制定相应的斗争策略。在打击方法上 ,确定在国际上要把它当成恐怖组织来对待 ,加强国际反恐合作力度 ,最大限度地压缩其生存空间。在新疆更要坚持“打早、打小、打狠”的原则 ,严厉打击 ,严密防范 ,决不让其形成势力和气候。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斗争力度。着重加强对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教育。“伊扎布特”组织加紧在意识形态领域利用非暴力手段进行渗透和颠覆活动 ,企图利用宗教说教 ,思想宣传来拉拢信教群众 ,毒害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因此意识形态领域是不见硝烟的战场 ,与“伊扎布特”犯罪组织之间是你死我活的斗争 ,不能有半点麻痹松懈思想。要充分发挥舆论宣传和教育部门的职能作用。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历史观、宗教观教育广大群众和青年学生。对青少年的教育要从少儿抓起 ,采取正面教育的方针 ,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应和民族团结教育以及新疆历史的教育结合起来。牢固树立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新疆的历史是多民族共同创造的 ,各民族间谁都离不开谁的思想。抓好舆论导向 ,严守新闻出版阵地。编写好大中小学的本土教材 ,培养一批具有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历史观 ,政治素质好的教师队伍 ,牢牢占领各级各类学校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阵地 ,决不允许宗教向学校渗透。
3. 近一步加强对宗教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既然“伊扎布特”打着宗教的旗号从事分裂勾当 ,我们就要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加强在宗教工作中党的领导 ,特别是农村宗教工作中党的领导 ,决不允许领导权被宗教势力把握。在舆论导向上 ,要明确认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宗教同社会主义相适应是要使宗教同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相适应 ,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适应。认真执行党的宗教政策 ,加强对宗教场所的依法管理 ,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明确宗教活动只能在宗教场所进行 ,对披着宗教外衣从事民族分裂活动的犯罪行为坚决予以打击。同时 ,在干部职工和党团员及学生中加强无神论教育 ,使其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
[ 1 ] 潘志平. 2003 走出阴霾[ M ].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4.
[2 ] 扬发仁. 泛突厥主义泛伊斯兰主义研究[ M ]. 乌鲁木齐:新疆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7. 217.
[ 3 ] 潘志平. 中亚的地缘政治文化[ M ].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3. 245.
[ 4 ] 尹筑光 ,茆永福. 新疆民族关系研究[ M ].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6. 228.
[ 5 ] 扬征. 暴力恐怖犯罪研究[ M ].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9.
http://64001410.blog.163.com/blog/static/120193676200952684146367/?fromPostsense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全国抗暴地图


在较大的地图中查看全国抗暴地图 National uprising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