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4日星期二

中共所謂的「和平解放」真相 17圖

 

1949年2月3日共軍舉行入城式。

60年前的足跡:北平淪共

據戴晴的新書《張東蓀和他的時代》批露,中共所謂北平的「和平解放」,是毛澤東利用第三政治勢力的運作、利用文化人保護古都的熱腸古道,為自己贏得了時間,完成軍事部署的一個謀略。

當時,張東蓀作為國共談判的重要中間人,和其他著名文人鄧文如、張伯駒等相信了共產黨漂亮說詞,「成了軍人和政客手中的棋子」。不過很快,不到幾個月之後,不要說文化,就是作為「文明的守望者」的這些教授們也都全部了無聲息地一一消失。沒有了他們,古都一步步變成了共產黨的紅都北京。

所謂北平百姓歡迎共產黨進城的照片。戴晴說:「大家看看北平市民熱烈歡迎解放軍,怎麼都是一個年齡?怎麼都是一個歲數?這其實是有組織的,這張照片是專門由地下黨組織清華學生去歡迎的。」

1949年2月12日,中共組織學生歡迎

1949年1月31日,地下共產黨學生在街上宣傳共產黨的政策.北平很多大學都冒出一些「地上黨」來,因為他們再也不用做地下工作了

1949年1月31日,林(彪)、羅(榮桓)、劉(亞樓)關於本日下午可派一個師進入北平城的電報

1949年1月,毛澤東修改的新華社電訊:北平解放

1949年2月1日,《人民日報》關於北平"和平解放"的報道

1949年2月5日,《人民日報》關於北平軍管會與人民市政府入城辦公的報道

共軍進駐北平,通過前門大街的照片

共軍進駐北平通過正陽門時的照片

共軍騎兵部隊通過北平前門大街的照片

共軍裝甲部隊進城

*********************************

柏楊在《柏楊回憶錄》中對中共入城的描述

兩天後,人民解放軍堂堂皇皇進入北京,街上擠滿了人群,一半以上是大學生,當然也有小市民,可是他們跟站在兩旁看熱鬧的國軍的殘兵敗將一樣,臉上充滿了疑懼。那絕對不是一個萬人空巷以迎王師的場面,但卻是年輕學生們長久盼望的日子。他們在街頭興奮的奔跑,扭著秧歌,還在旁邊用口琴斯斯文文的伴奏(秧歌是東北農村插秧時的民間簡陋舞蹈,跳起來時,你說它有多醜,它就有多醜,那是一個絕對上不了檯面的舞蹈)。可是,共產黨既然提倡它,它就成為青年們的光環,很多學生乘著還沒有塗掉國徽的國軍十輪大卡車,在街上奔馳高歌。
  就在東單,突然間一個國軍少校軍官在馬路上把魚貫而進的車隊攔下,抓住駕駛座右座的兩個大學生,一面哭,一面咒罵:
 「你們這些喪盡天良的大學生,政府對你們有什麼不好?當我們在戰地吃雜糧的時候,你們吃什麼?雪白的大米、雪白的麵粉、肥肉。可是,你們整天遊行,反飢餓,反暴政。你們飢餓嗎?八路軍進城那一天起,你們立刻改吃陳年小米,連一塊肉都沒有,你們卻不反飢餓,今天還這個樣子的忘恩負義,上天會報應的,不要認為會放過你們。」
  那位少校已經失去理智,一邊哭,一邊罵,一邊毆打,一時間全街都呆住了。最後還是他的同伴把他強制架走,才沒有惹下大禍。

慶祝北平"解放",共產黨的秧歌隊

******************************************

傅作義繳械投共

1949年1月31日,國軍放棄抵抗,共軍接替國軍的北平防務(新華社資料圖片)

放下武器的國軍人員,一臉無奈被迫高呼口號歡迎"人民解放軍".

***************

國軍人員的抵抗情緒

北平解放的一個小插曲
作者:舒雲

來源: 《黨史信息報》 09-02-03
1949年1月31日,後來被歷史學家定為平津戰役結束的日子。人民解放軍的一個師威武雄壯地來到北平西直門城樓下。
西直門里,老百姓拿著各色小旗等著歡迎解放軍。
卻沒想,久久不見城外的解放軍入城,人們議論紛紛。
原來,在西直門這里遇到了一點麻煩。
守衛西直門的士兵,是傅作義的嫡系部隊。圍城期間,傅作義派出的秘密談判代表沒法從別的城門出去,最後還是從西直門走通了。後來何思源的民間和平代表團,也是從西直門出去的。傅作義對西直門守城的官兵一百個放心。
此刻,城裡的傅作義部隊陸陸續續撤出城外,基本上撤光了,而守西直門的衛兵依然堅守職責。
不知道是因為亂了套,忘了這座城門,還是故意不通知,反正西直門沒有移交,好在解放軍進城他們不幹涉。
雙方僵持起來。
一方堅決不讓城門。
一方把隊伍一擺,機關槍架起來,對准城樓,一副准備戰斗的架式。
解放軍說:「把城門交給我們吧。」
「不行,沒有命令,我們不能交。」
其實,已經到了這個份上,城裡幾十萬兵都和平地放下了武器,一個小小的西直門城樓再堅持又能成什麼氣候?
但是,局面就這么僵持下去。
西直門洞開著,全副武裝子彈上了膛的41軍都進入了城內,而城門卻不交。
圍觀的老百姓都看著急了,悄悄拉過來一個軍官模樣的解放軍。
「你們的代表正和傅作義在東交民巷那裡談判呢。」他不知道這是41軍政委莫文驊,只知道是頭兒。
「真的嗎?」莫文驊問。
「真的。」
這個知識分子模樣的人不知道怎麼知道這個絕密消息。
傅作義把所有的記者全拒之門外,還專門派了一個營警衛四周,不許任何人進去。直到他簽字和平的消息公布後,人民解放軍談判代表的住址才無所謂保密了。但是,關於人民解放軍的談判代表住在東交民巷的事,莫文驊不知道。
「我帶你們去找你們的代表。」一位老百姓自告奮勇。
這樣,莫文驊坐吉普車來到洋樓林立的東交民巷。
在一座日本式樣的小洋樓里,莫文驊見到了隨傅作義的談判代表一起進城的陶鑄。陶鑄是莫文驊的老上級,自然很熟。
莫文驊報告了41軍一個師入城完畢,但是西直門的城門樓死活不交。
陶鑄答應去找傅方交涉,就打通了電話。
對方連連道歉,說:「我們忙亂了套,一時忘了通知西直門的官兵放下武器,我們馬上通知,通知。」
等到莫文驊驅車趕回西直門,電話早已過去,西直門已經是人民解放軍的崗哨了。

****************************

傅作義女兒傅冬的懊悔

在北平"和平解放"過程中,傅作義的長女、傅冬"功"莫大焉。1924年出生的傅冬,作為嚮往革命的進步青年,1947年就加入中國共產黨了。在整個平津戰役期間,傅冬始終工作在父親傅作義身邊,傳達共產黨的指示,努力細致地做父親的說服工作,為北平"和平解放"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傅作義曾問女兒,你是聶榮臻派你來的?還是毛澤東派你來的?黨組織明確指示她:就回答是「毛主席派來的」。

北平解放以後,傅冬到天津任《進步日報》副刊編輯。1949年8月,傅冬參加中共第二野戰軍西南服務團,參與《雲南日報》的創辦。1951年3月,傅冬調人民日報社,先後在記者部、文藝部工作。1982年,借調到新華社香港分社,任編輯部副主任。從事統戰工作。1995年,傅冬在人民日報離休。有回憶錄記載,傅冬的政治覺悟一直很高,1957年,也是「反右派」的積極分子。不過,也有文章稱,她生前對中共所拍攝的主旋律影片《平津戰役》一直表示不滿,認為電影里表現的傅作義和平起義是在共產黨逼迫下完成的,而實際上她父親是守城名將,是為了民族大義和不忍北京古城被毀才率部起義的。因為當時傅作義雖被重兵圍困,但四周還有他的五六十萬部隊,根本不是或不能毫無作為的。

中共所謂的「和平解放」真相 17圖-【真相】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全国抗暴地图


在较大的地图中查看全国抗暴地图 National uprising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