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4日星期二

中國新年民眾拜神祭祖 古老民俗世代傳承

中國過年吃餃子、放鞭炮,拜神、祭祖等傳統仍深深扎根於民眾心中。(FREDERIC J. BROWN / 2011 AFP)

【2012年01月19日訊】(方曉報導)過年,是中國最隆重歡慶的日子。過年有很多古老相傳的民俗。從臘月二十三「小年」起,民眾就開始為過年忙碌,貼對聯、年畫、門神;置備年貨,迎接遠方回家的親人,過個團圓年。雖然各地風俗不盡相同,但在中國廣大農村,過年吃餃子、放鞭炮、拜神、祭祖等傳統仍深深扎根於民眾心中。

農村歷史傳承:祭祖 迎神

黃曆正月初一,民間稱過年。臘月二十三,被稱為「祭灶節」,這天人們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動。中原城鄉燃放起新年的第一輪鞭炮。城鎮居民忙於購買麻糖、火燒等祭灶食品。凡在外地工作、經商、上學的人,都爭取在臘月二十三之前趕回家裏。能吃到家裏做的祭灶火燒,便會得到灶神的保護,來年家人就能平安無事。


臘月二十三,被稱為「祭灶節」,這天人們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動。 (攝影:梁淑菁 / 大紀元檔案照片)

山西長治千年古縣長子縣的蔡先生表示,從臘月二十三開始,家家戶戶為過年忙碌。外出打工的年輕人陸續回到家鄉,人們開始打掃衛生、購買年貨等。有條件的人家給每個人買一身新衣服。除夕下午,人們開始準備迎神的香、燈等物品。

臘月二十九貼對聯,三十晚上祭祖

蔡先生說,當地歷史沿襲下來的習俗是,「臘月二十九貼對聯,三十晚上祭祖---到門口磕頭燒紙,把祖宗請『回來』,一起吃團圓飯過年。到了午夜12點,家家戶戶開始放鞭炮、燒香拜天地,迎接神(玉皇大帝等諸神)。祈禱神保佑人們來年平平安安。」

「晚輩們要到堂上給長輩們叩首拜年,長輩們必給未成年的小孩兒壓歲錢。除夕夜,年輕人和小孩子通宵守歲。初一開始人們都走親戚拜年。

過年期間有一天是接財神,意在財神菩薩保佑生意興隆,財源茂盛,五穀豐收。富有的更富有,貧窮的變富裕。初五以後再把祖先『送走』」。


除夕夜,晚輩們要到堂上給長輩們叩首拜年,長輩們必給未成年的小孩兒壓歲錢。(攝影: 林伯東 / 大紀元檔案照片)

海南省萬寧市興隆縣30多歲的羅先生表示,三十年夜飯前先祭奠祖先,每個去世的長輩都有牌位,給他們擺供品。「自從我出生以來,每逢過年家家戶戶都如此。然後全家人一起吃團圓飯。子夜,開始燒香、擺供品、放花炮、接財神。」

民風古樸的陝西,過年帶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和地方特色。除夕到了,貼對聯,打醋炭,掛紅燈,淨院落。正月初一,天剛朦朦亮人們便起床了,第一件事就是放「開門炮」,這意味著開門大吉。接著,老人們便忙著迎神、接灶君。

在浙江,初一凌晨,家家戶戶第一件事是爭先恐後打「開門炮」,全城一片爆竹聲,象徵送舊迎新和接福。打過「開門炮」,各家男女穿新衣「拜六神」。拜過六神後,又在中庭擺起小方桌,盛米一碗,蓋以紅紙,周圍黏固,端放桌上,燒香點燭,虔誠膜拜,叫做「接三神」,祭後移到室內,直到正月初四,才送神撤座。


『滿』字春聯貼於米缸上,象徵米缸滿滿,永不缺糧。 (攝影:梁淑菁 / 大紀元檔案照片)

閩南一帶鄉村過年習俗除了貼春聯外,房門兩側還要擱置兩株圈貼紅紙的連根甘蔗,寓意進入佳境。另外,家長率子女圍坐爐旁,叫「圍爐守歲」,最好通宵達旦守著,據說這是為父母添壽。

除夕那天,藏族人穿上艷麗服裝,戴著奇形怪狀的假面具,用嗩吶、海螺、大鼓奏樂,奉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會」。小伙子們狂舞高歌,表示除舊迎新,驅邪降福。到了新年早晨,婦女們便去背「吉祥水」,預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書法家揮毫寫春聯贈送給民眾。 (攝影:梁淑菁 / 大紀元檔案照片)

除夕餃子是重頭戲 先敬諸神

每逢除夕,餃子是必不可少的,這不僅寓意「歲更交於」,更重要的是表示不忘祖宗。餃子起源於東漢時期,為醫聖張仲景首創。中國北方和中原地區民間,一直保持除夕夜吃餃子的傳統,團圓餃子是年夜飯的重頭戲。

東北吉林的林先生說,提起過年,首先想到就是吃餃子。東北人更講究過年濃濃的親情。兒女無論如何要回到父母身邊,全家人熱熱鬧鬧地團聚在一起,甚為熱鬧。年三十這天,母親和媳婦早早就張羅包餃子,這是一項大「工程」。午夜,此起彼伏的鞭炮聲響,震徹夜空。家家齊聚天地桌前焚香叩拜,供上素餡水餃,迎接諸神下界。


過年喜氣吃餃子——元寶(攝影:林仕傑/大紀元檔案照片)

家鄉在河南武陟的「pplong」博文表示,除夕夜煮餃子的一個風俗保留至今:煮餃子時,鍋鏟要順著一個方向,貼著鍋沿鏟動,形成圓形——團團圓圓之意。餃子餡裡有菜,在年三十的晚上,取「財」之意。辭舊迎新之際人們吃餃子,寓意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

「煮好的餃子,首先要上供,供先祖,供諸神。在神位前捧上一碗一碗的餃子(一般每碗裡面放6個,其中含有六六大順之意),擺好筷子,點上三炷香,然後燃放爆竹和鞭炮,邀請先祖和諸神回家團聚。敬好了先祖和諸神,家裏人就可以品餃子了。」

放鞭炮驅邪

放鞭炮,是中國過年的重要習俗之一。每當新年的鐘聲響起,鞭炮聲便此起彼伏,不絕於耳。據瞭解,鞭炮,歷史悠久。過年放鞭炮還有消災的含意。所以,人們以過年放鞭炮這一形式,祈望免災避禍,平安順利。


紐約法拉盛放鞭炮迎中國新年(攝影: 戴兵 / 大紀元檔案照片)

有關放鞭炮有著一個有趣的傳說,相傳古代有一種凶猛的怪獸叫做「年」,它每到除夕之夜都會出來作惡,傷害人畜、糟蹋莊稼,而「年」這種怪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所以人們每年除夕都會在家門貼紅對聯、放鞭炮、燃燭、點燈、守歲,來驅趕「年」。故放鞭炮有了驅邪的寓意。

廣東惠州劉先生說,除夕全家吃年夜飯。午夜凌晨後,家家戶戶放「接年鞭炮」,同時還放煙花。河北承德縣的村民說,再窮的人家都買鞭砲,在新年到來的一刻放鞭炮驅邪。

京城古韻

在北京,除一般年俗外,廟會則為舊時北京過年的主要習俗。廟會風俗與佛教寺院以及道教廟觀的宗教活動有著密切的關係,同時它伴隨著民間信仰活動而發展、完善並普及起來。

北京的廟宇中,有幾處的宗教活動是極富特色的。如正月初八的弘仁寺、十五日的黃寺、二十三的黑寺、三十日的雍和宮等,這是喇嘛廟宗教儀式:由喇嘛們扮演鬼怪;長教喇嘛手執法器,游轉之後,將「鬼」除之。「五顯財神廟」、「東嶽廟」、「白雲觀」都是有名的廟會,最富有北京過年的特色。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全国抗暴地图


在较大的地图中查看全国抗暴地图 National uprising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