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9日星期日

辛亥革命 - 清廷的反应

 

清廷的反应

荫昌在民国时期的留影

大清国内阁总理大臣时的袁世凯

荫昌督师南下

10月12日,清廷派荫昌率领北洋第一军(由陆军第四镇陆军第二镇陆军第三混成协陆军第六镇陆军第十一混成协编成,总统官由荫昌兼)、第二军(由陆军第五镇陆军第三镇陆军第五混成协陆军第二十镇陆军第三十九混成协编成,总统官为冯国璋)开往湖北镇压武昌起义(参谋长易乃谦,副官长兼总执法官丁士源),同盟会会员蔡德辰陈雄等企图在正阳门西车站刺杀荫昌未果。10月15日,荫昌途经彰德会见袁世凯时,袁告诉荫昌切勿轻战。10月17日荫昌到达信阳指挥,但由于北洋两军系袁世凯旧部,不听指挥,镇压并不得力,同时湖南山西江西陕西等省相继宣告独立。10月27日清廷召回荫昌,派袁世凯为钦差大臣督办湖北剿抚,并改任冯国璋为北洋第一军总统官,任命段祺瑞为北洋第二军总统官,荫昌随陆军第八镇留在前线参加反攻。11月1日,袁世凯内阁成立,荫昌被任命为军咨府大臣暂管陆军大臣事务。

清廷内的政治纷争

叶恭绰笔记曰,“武昌变起,瑞澂逃,荫昌督师而不甚负责。当时清廷即分两派:一派主张严申军令,用亲贵督师,以张挞伐;一派主张起用袁世凯。争不能决,乃奏请隆裕太后决定。太后主起用袁,议乃定。其后一切均由此发轫也。”袁世凯起用前后,清廷应对革命的方略产生了重大变化。此前,清廷对湖北民军的态度是“一致主剿”,此后则出现了“抚”的呼声。[51]

袁世凯的起复与军事进攻

10月14日,经内阁总理大臣奕劻、协理大臣徐世昌那桐保举,监国摄政王醇亲王载沣任命两年前被罢黜、现在彰德洹上村养病的袁世凯湖广总督,10月14日派内阁参议阮忠枢持上谕和奕劻亲笔信同内阁统计局局长杨度一起抵达彰德,王锡彤杨度袁克定均劝袁世凯不要出山,袁遂托病不就,于10月16日上谢恩折。同时袁向阮忠枢提出出山条件即“节略八条”,大意为调兵、拨款、军咨府陆军部不要“遥为节制”。[52]10月15日荫昌途经彰德会见了袁世凯。10月22日湖南独立。10月23日江西九江独立。10月27日朝廷任命袁世凯为钦差大臣,统率北洋军武汉进攻。袁督师到,驻节孝感萧家港

清军在辛亥革命期间的军事部署与进攻策略

显示▼隐藏▲辛亥革命时期清新建陆军各镇列表

番号
驻地
反革命
革命
统制(师长)

陆军第一镇
北京仰山洼
#
何宗莲

陆军第二镇
保定秦皇岛
#
马龙标,后王占元

陆军第三镇
吉林长春锦州
#
曹锟

陆军第四镇
天津马厂
#
吴凤岭

陆军第五镇
济南潍坊昌邑
#
#
张永成,留守代理贾宝卿

陆军第六镇
北京南苑
#
#
吴禄贞,后李纯

陆军第八镇
武昌
#
#
张彪

陆军第九镇
南京
#
徐绍桢

陆军第十镇
福州福宁延平
#
孙道仁

陆军第十七镇
成都
#
朱庆澜程潜(参谋长)

陆军第十九镇
昆明
#
#
钟麟同靳云鹏(参谋长)

陆军第二十镇
沈阳
#
张绍曾

陆军第二十一镇
浙江杭州
#
#
萧星垣

陆军第二十三镇
吉林
#
孟恩远

陆军第二十五镇
原驻广西桂林,后驻广东
#
龙济光

陆军第二十六镇
广州
#
不详,因1910年庚戌广州新军起义被遣散。

对北京的东西夹击:山西独立与滦州兵谏

主条目:山西辛亥革命滦州兵谏

10月29日山西独立。同日新军第二十镇直隶境内发动滦州兵谏,提出解散皇族内阁等《十二条政纲》。

内阁更迭与重大信条十九条的出台:袁世凯逐步控制北方政局

主条目:庆亲王内阁袁世凯内阁重大信条十九条

内阁总理大臣奕劻称病上奏辞职。11月1日,摄政王载沣被迫解散皇族内阁,任命袁为内阁总理大臣组阁。

显示▼隐藏▲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相关文献

Wikisource-logo.svg

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实行宪政谕

http://zh.wikisource.org/wiki/实行宪政谕

Wikisource-logo.svg

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组织完全内阁并令资政院起草宪法谕

http://zh.wikisource.org/wiki/组织完全内阁并令资政院起草宪法谕

Wikisource-logo.svg

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陆军统制官张绍曾等奏陈请愿意见政纲十二条折

http://zh.wikisource.org/wiki/陆军统制官张绍曾等奏陈请愿意见政纲十二条折

Wikisource-logo.svg

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择期颁布君主立宪重要信条谕

http://zh.wikisource.org/wiki/择期颁布君主立宪重要信条谕

Wikisource-logo.svg

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http://zh.wikisource.org/wiki/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11月2日,在攻下汉口之后,袁世凯便按兵不动,开始暗中与南方议和。11月3日清政府颁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11月6日,宣统帝罪己诏,释放革命党刺客汪兆铭黄复生罗世勋11月13日,袁世凯带卫队抵京任内阁总理大臣。11月16日,组成袁世凯内阁。12月6日,袁世凯迫使醇亲王载沣辞去监国摄政王职位,退归府邸。12月16日,调冯国璋来接替禁卫军总统,解除良弼禁卫军第一协协统职,调禁卫军炮队支援围剿山西革命军,分散禁卫军力量,又用准备出征的名义把禁卫军调出城外,派段芝贵另编拱卫军,驻扎城里。北京完全被袁世凯所控制。到12月18日南北议和谈判开始之前,当时关内18省都发生过武装起义,其中湖北、湖南、陕西、江西、云南、江苏(含上海)、贵州、浙江、安徽、广西、福建、广东、四川共十三省宣布独立,只有直隶、河南、甘肃、山西、山东五省在袁世凯控制下之外,其中山西、山东、甘肃境内宁夏地区都曾宣布独立,后被袁军控制。

革命党在北京的军事活动

11月29日直隶革命党人按照汪兆铭袁克定的约定,在北京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三处发起对紫禁城进攻。可是,晚上放火为号进攻时,遭到事先埋伏的清军包围,革命军先锋队队长陈雄高新华自杀,李汉杰被捕,三天后遭凌迟处死。

南北议和

主条目:南北议和

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当天,南北议和代表唐绍仪(左)、伍廷芳(右)和英国商人李德立合影,摄于上海戈登路(今江宁路)李德立寓所。照片下为各人英文签名。[53]

武汉地区停战协定

http://zh.wikisource.org/wiki/武汉地区停战协定

袁世凯在被清廷起复前夕,便会见过来访的革命党人朱芾煌。朱劝告袁世凯同南方议和以换取大总统之位,袁世凯权衡利弊,上台后采取了剿抚兼施的策略,进而准备和南方开始谈判。[54]

11月1日之后,袁世凯分别致信黎元洪和民军总司令黄兴。在分别收到二人复信,得到将获总统职位的保证后,于11月10日派旧部刘承恩、副官蔡廷干(海军正参领)作为私人代表,赴武昌议和。黎元洪迫于主战派压力,要求袁世凯倒戈北伐,并保证“以项城之威望,将来大功告成,选举总统,当推首选。”刘、蔡二人携黎元洪袁世凯亲笔信回京复命。此后袁世凯通过攻克汉阳,大挫民军锐气,迫使民军方面不得不进行停战谈判。

11月26日袁世凯通过英国公使朱迩典爵士(Sir John Newell Jordan ,1852-1925)及英国汉口总领事葛福(Herbert Goffe,1870-1939)[55] 向军政府和各省代表提出议和三条件:停战,清帝退位,选袁世凯为大总统。11月29日袁克定密遣朱芾煌汪兆铭函到武昌前线奔走协调停战,因事先未得通报,朱芾煌于11月30日被冯国璋拘捕,经袁克定营救,由汉口押送北京后当即被释放。[54]11月30日袁世凯再派密使刘承恩蔡廷干武昌黎元洪谈判。同日,各省代表自上海汇集至武汉,在汉口英租界顺昌洋行召开各省代表第一次会议,同意与袁世凯议和。由于英国驻汉口总领事表示,黎元洪必须能够代表各省,方可谈判议和。各省代表会议当日遂议决,以鄂军政府为中央军政府,黎元洪以大都督名义执行中央政务。12月1日,南北双方签订了《武汉地区停战协定》,武汉地区于12月3日上午8时至12月6日上午8时停火三天。12月3日武汉地区停火,进行休战谈判。此后南北双方又先后签署过五次协议,将停战最终延续到了1912年1月29日

1909年3月27日英国驻华公使朱迩典爵士在北京紫禁城向新任摄政王载沣递交国书。图中左起第六人为朱迩典爵士,左起第四人为威廉·莱昂·麦肯齐·金,其他人物还有谢立山(Sir Alexander Hosie)、Colonels Anderson、韦乐沛(Michael Edward Willoughby)、格雷医生(Dr. Gray)以及三名英国驻华使馆秘书

12月7日,上谕“著袁世凯为全权大臣,由该大臣委托代表人驰赴南方,切实讨论,以定大局。”12月8日,袁世凯发布内阁咨文,派唐绍仪为总理内阁大臣的全权代表。12月9日唐绍仪等离京赴武汉与黎元洪或其代表商谈大局。而南方各省内部则纷争不断。12月7日黎元洪提名伍廷芳为议和全权代表,温宗尧汪兆铭王宠惠钮永建为参赞,胡瑛王正廷湖北特派代表,组成议和代表团。12月9日,各省代表正式推举伍廷芳为民军议和全权总代表。由于各省代表受同盟会影响,已议决“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故他们不赞成黎元洪武昌谈判的意见,而支持在南京谈判。12月11日唐绍仪汉口,第二天过江到武昌会晤黎元洪,被告知要到上海谈判。原来,伍廷芳张謇赵凤昌等人劝阻,托英驻沪总领事请朱迩典爵士向袁世凯说项,令唐赴沪议和。于是,袁世凯12月13日电令唐绍仪“赴沪讨论”[56]张謇赵凤昌等人成为南方议和的幕后主导。

12月18日,在上海南京路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市政厅,南北议和会议开幕,参加会议的除南北议和代表外,还有英、日、美、德、法、俄6国驻沪总领事及外商代表李德立。在这第一次会议上,双方很快就承认共和达成一致,并在“召开国民大会表决国体”即所谓“和平解决”办法上达成共识,但对国民会议的召集、召开时间与地点、组成等问题争执不下。12月20日,双方举行第二次会议。

与此同时,清军主和派将领见同盟会方面的黄兴即将取代黎元洪成为南方临时政府首脑,便由段祺瑞的参谋长靳云鹏派出私人代表廖宇春上海黄兴谈判。参与谈判者有江浙联军参谋长顾忠琛,联军先锋队长朱葆诚洪承点文明书局经理俞复,北军红十字会会员夏清贻12月20日双方在文明书局签订五项条款:一、确定共和政体;二、优待清皇室;三、先推覆清政府者为大总统;四、南北满汉军出力将士各享其应得之优待,并不负战时害敌之责任;五、同时组织临时议会,恢复各地之秩序。[57]

南北议和的重要幕后人物赵凤昌

12月28日袁世凯率内阁大臣上奏,请召集临时国会公决国体。清廷召开御前会议,最终隆裕太后下懿旨,同意召集临时国会。12月29日,南北议和第三次会议召开,伍廷芳提出经过修订的《关于清皇帝之待遇》、《关于满蒙回藏之待遇》两项提议案,当日议决多项条款,其中首条即为“开国民会议,解决国体问题,从多数取决。决定之后,两方均须依从”。

同盟会方面不满南北双方达成的召开国民会议议决国体,选袁世凯为民国首任总统的共识。黄兴陈其美宋教仁遂于12月26日上海哈同花园公宴总理孙文之时,酝酿举孙文为大总统,并由马君武唤起舆论。12月27日,黄兴宋教仁等赴南京,连夜召集各省代表会议,提出成立政府、采用总统制、改行中华民国纪年并用阳历等事宜,筹备选举临时大总统。

12月31日,南北双方代表唐绍仪伍廷芳等召开最后一次会议,双方签署协议,袁世凯支持清帝退位,南方各省支持袁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召开国民会议议决国体。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孙文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1月11日、17日、19日,南京临时政府接连三次要求列强承认,均无一字答复。袁世凯得知孙文就任临时大总统后,1月1日致电唐绍仪,表示唐12月30日、12月31日以来的行动超越权限,不能获得政府承认。唐绍仪当即请辞。1月2日袁世凯唐绍仪辞去和谈代表一职,并致电伍廷芳,否认伍、唐所订条款。

此后经张謇赵凤昌斡旋,南北双方继续议和,主要讨论清室优待条件和南方履行承诺问题。此时南方议和的要角是孙文直隶咨议局河南咨议局通过汪兆铭致电孙文,首条即提出“清帝退位后,能否举袁为大总统?”。孙文1月14日复电保证“清帝退位,共和既定,袁有大功,为众所属,第一条件自无不能。”次日孙又致电伍廷芳,再次保证清帝退位,宣布共和之后,举袁为大总统。

1月16日东华门事件袁世凯遇刺,刺客属北方革命党,名义上为同盟会分支。1月18日孙文提出了五条要约,命伍廷芳袁世凯转达。条款中有“在北京不得更设临时政府”;“得北京实行退位电,即由民国政府以清帝退位之故电问各国,要求承认中华民国彼各国之回章”。孙文还特意电邀伍廷芳唐绍仪“入面商,以决大计”,伍、唐二人却拒不赴。此后至1月21日孙文连发五电给伍廷芳,不断修改要约,并通报黎元洪“现虽未列入正式谈判,而进行颇确。若清廷仍不肯就范,则再战有词”。1月22日孙文将修改后的要约公诸报端,向袁世凯施压。袁世凯孙文所提条件与此前南北议和谈妥的条件不符,拒绝接受。伍廷芳孙文推翻了此前谈判达成的协议,十分不满,故致电孙文请辞议和代表一职。

为了增加对付袁世凯的筹码,孙文通过王勋与流亡日本盛宣怀密商后,1月26日,民国政府、汉冶萍公司三井物产株式会社南京签订《汉冶萍公司中日合办草约》,合同规定“由公司借政府500万元应付现金若干,其余作为政府向三井购买军装之需(英文本作 ‘购买武器与军火’)”[58] 由于该约严重侵害中方利益,中外舆论一时哗然。该约未获参议院通过,并受到汉冶萍公司股东大会反对,故最终作废。

2月3日孙文会见充当日本政、经两界联络者的森恪森恪)时称,“余等希望将满洲委托给日本,而日本给革命以援助”。“万一数日间无足够资金以救燃眉之急,许多军队要离散,革命政府将遭瓦解的命运”,并称在阴历年底必须得到一千五百万元,否则将不得不把政权拱手交给袁世凯。当天森恪即将经过孙文胡汉民修改的加急电报发给三井物产顾问益田孝益田孝),指出“孙答应租借满洲,日本为防止革命军之解散,在汉冶萍公司五百万元外,应立即借一千万元,以中止与袁世凯和议,故孙文或黄兴为了满洲之契约将到日本一行。孙文答应‘满洲之事如有意实行,在四日之内,汇一千万元并电告,即可与袁中止和议’。”2月5日2月6日孙文又接连致电森恪催日方答复。日方因恐外国干预,故于2月8日通过益田孝复电森恪,未允提供一千万元军费,反而劝告孙文黄兴袁世凯妥协。[59]

南京临时政府与中华民国的成立

主条目: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南京)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全国抗暴地图


在较大的地图中查看全国抗暴地图 National uprising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