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9日星期日

辛亥革命 - 南京临时政府与中华民国的成立

 

主条目: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南京)中华民国

国内外对袁世凯的拥戴

11月1日,清政府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海外华侨,留学生和国内舆论界认为“袁世凯资格,适于总统”,主张争取袁世凯反正,推举其为第一任大总统。11月9日黄兴致函袁世凯,希望他“以拿破仑华盛顿之资格,出而建拿破仑、华盛顿之事功”,主张给袁世凯“一个民选的总统”,避免曾国藩剿灭太平天国的悲剧。11月16日,孙文在巴黎也致电国民军政府,表示同意举袁世凯为总统。

武昌对上海:筹组中央政府的竞争

1911年11月,以黎元洪为首的武昌集团和以上海都督陈其美、江苏都督程德全为代表的上海集团,同时展开了筹组中央政府的活动。11月9日,黎元洪以湖北军政府都督的名义,向独立各省发出通电,要求各省速派代表到武昌开会,商组中央政府事宜。11月11日,上海都督陈其美、江苏都督程德全等三省军政府都督电邀各省派代表到上海开会。11月15日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在上海举行会议,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等省代表参加。武昌集团坚持会议要移到武昌召开。由于武昌最先发动起义,多省代表已抵达武汉,同盟会主要领导人黄兴、宋教仁等人也在武汉。最后,上海集团让步,议决各省代表赴武汉,定于30日在汉口召开会议,商议组织临时中央政府,制定《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但每省在上海仍须留1名代表作为通信联络机关。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http://zh.wikisource.org/wiki/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11月21日,各省代表陆续到达武昌。此时恰值清军攻陷汉阳武昌危急。各省代表于11月30日汉口英租界顺昌洋行召开第一次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十四省代表二十四人,推湖南代表谭人凤为议长。议决临时政府成立以前,由鄂军政府代中央军政府职权,鄂军都督代中央军政府大都督。12月2日,决定先制定临时政府组织大纲,选举雷奋马君武王正廷为组织大纲起草员。并作出了“如袁世凯反正,当共举为临时大总统”的决定。12月3日,会议通过《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分三章共二十一条,即日由全体省代表签名宣布。同时决定以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确定临时政府为总统制共和政府。各省代表于七天内齐集南京,如有十省以上代表到达,即开临时大总统选举会。

12月4日宋教仁陈其美等却召集留在上海的各省代表沈恩孚俞寰澄朱葆康林长民马良王照欧阳振声居正陶凤集吴景濂刘兴甲赵学臣朱福诜在上海江苏省教育总会举行会议,列席会议的还有章炳麟赵凤昌章驾时蔡元培王一亭黄中央顾忠琛彭锡范。大会以投票的方式,议决公电孙文归国主持大政,推举黄兴为假定大元帅,黎元洪为副元帅,由大元帅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议决黄兴对于大元帅一职再三推辞,黎元洪却不愿屈居黄兴之下,表示反对,17日改推举黎元洪为大元帅,黄兴为副元帅。在讨论国旗时,湖北代表提议用十八星旗,福建代表提议用青天白日旗,江浙方面提议用五色旗为国旗象征五族共和,红、黄、蓝、白、黑,象征汉、满、蒙、回、藏。最后形成了以五色旗为国旗、铁血旗为陆军旗、青天白日旗为海军旗的折衷方案。[60]

革命党人的内讧

各地辛亥革命前后,革命党人内部因争权夺利而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内讧事件。武昌方面,有武昌起义前后孙武等人领导的共进会蒋翊武等人领导的文学社的内讧,在内讧中文学社力量大损,詹大悲东下,宋锡全被杀,后共进会拥戴黎元洪,文学社拥戴黄兴,此亦有湘鄂矛盾在内。[61] 上海方面,陈其美李燮和争沪军都督;1911年12月12日,江浙联军司令部参谋长陶骏葆沪军都督府陈其美杀害;1912年1月光复会领袖陶成章上海法租界金神父路广慈医院陈其美指使蒋中正刺杀。广东方面,新闻记者出身的广东都督陈炯明枪毙了同样由新闻记者出身的民团总局副总办黄世仲,后以武力裁撤王和顺的惠军。广州《公言报》记者陈听香替王和顺打抱不平,遂被陈炯明以“依附叛军,妨害军政”等罪名逮捕并枪杀。[62][63]

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与中华民国的成立
参见: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南京)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南京临时政府内阁

显示▼隐藏▲孙文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相关文献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誓词

http://zh.wikisource.org/wiki/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誓词

中华民国大总统孙文宣言书

http://zh.wikisource.org/wiki/中华民国大总统孙文宣言书

宣告各友邦书

http://zh.wikisource.org/wiki/宣告各友邦书

告海陆军士文

http://zh.wikisource.org/wiki/告海陆军士文

劝告北军将士宣言书

http://zh.wikisource.org/wiki/劝告北军将士宣言书

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孙文
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孙文

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孙文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印,现藏台北国父纪念馆

临时大总统办公室,南京

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

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修正案

http://zh.wikisource.org/wiki/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修正案

中国图书公司 (China Printing Company) 于1912年印制的月份牌,同时标出阴历阳历。中华民国采用阳历作为国历,改变了中国几千年的历法传统。

12月11日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在上海和汉口两地的17省代表来到南京,继续商讨建立中央政府事宜。12月14日,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根据《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选举总统,此时代表们分成支持在湖北立首功的黎元洪以及支持黄兴两派,相持不下。12月15日,代表获悉袁世凯赞成共和,决定暂缓选举临时总统,虚位以待袁世凯反正。

南京临时参议院院址。该楼原为江苏咨议局大楼,于1912年1月28日改为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院址。[64]

1912年2月15日,孙文南京临时政府官员及南京临时参议院参议员出发赴明孝陵祭奠明太祖朱元璋前,与总统府人员及参议员在临时参议院正门前合影。前排左起:1徐申伯,2蓝天蔚,3蔡元培,4黄兴,5孙中山,6赵仕北,7魏宸组,8胡汉民,9黄大伟,10陈宽沆;第二排左起:1景耀月,2张伯烈,3陈陶遗,4欧阳振声,5刘彦,6彭允彝;彭允彝之上穿西装现半身者为江西代表汤漪;最后一排右起第五人为马素[65][66]

12月25日,孙文从法国马赛回国抵达上海。孙文由于有着比较高的威望,受到许多革命团体的支持,成为众望所归的总统人选。立宪派和旧势力也认为孙文是在争取袁世凯反正之前的总统人选。12月28日,在南京召开临时大总统选举预备会。12月29日,各省代表在南京江苏咨议局会议厅召开选举临时大总统会。临时大总统根据《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第一条:“临时大总统,由各省都督代表选举之;以得票满总数三分之二以上者为当选。代表投票权,每省以一票为限。”选出。参加选举的有直隶、奉天、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等十七省代表四十五人,孙文获得十七张有效票中的十六票,当选为第一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21日,南京临时政府内阁召开第一次会议。桌端主持者为孙文[67] 其他参会人员有,左侧自左至右:1海军总长黄钟瑛,2教育次长景耀月,3教育总长蔡元培,4财政总长陈锦涛;右侧自左至右:1黄兴,2外交总长王宠惠,3财政次长王鸿猷

1912年1月1日孙文在南京正式宣布中华民国成立,并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书”中强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1月2日孙文通告各省废除阴历,改用阳历,以中华民国纪年,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1月3日各省代表会议推选黎元洪任临时副总统,并通过了孙文提出的临时政府内阁各部总长、次长名单,正式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临时政府下设十个部,陆军部总长黄兴兼任参谋本部总长,海军部总长黄钟瑛,外交部总长王宠惠,司法部总长伍廷芳,财政部总长陈锦涛,内务部总长程德全,教育部总长蔡元培,实业部总长张謇及交通部总长汤寿潜。此外,总统府秘书长胡汉民,法制局长宋教仁,印铸局长黄复生。1月11日,各省代表会议通过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为纲领,以南京为临时首都,以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中华民国国旗,象征五族共和之意。1月28日各省代表会议成立临时参议院,各省代表会为任参议员,推林森陈陶遗任正副议长。

临时政府教育部公开征求国歌。1912年2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公报上刊出一首题为《五旗共和歌》的国歌拟稿,由沈恩孚作词,沈彭年谱曲。[68]

五旗共和歌

http://zh.wikisource.org/wiki/五旗共和歌

1912年4月,已经卸任的临时大总统孙文同留任临时副总统的黎元洪武昌合影

清帝逊位
清朝高级军政官员的意见
滦州起义与清军将领的抉择

主条目:滦州起义

1912年1月2日清军将领姜桂题等致内阁电

http://zh.wikisource.org/wiki/1912年1月2日清军将领姜桂题等致内阁电

12月6日,袁世凯迫使醇亲王载沣辞去监国摄政王职位,退归府邸。

1月2日,清将领姜桂题冯国璋张勋张怀芝曹锟王占元陈光远李纯王怀庆张作霖等十五人电内阁,誓死反对共和,请饬各亲贵大臣将在外国银行所存款项提回,接济军用。同日,京东发生滦州起义

1月5日,段祺瑞自汉口退驻孝感

1月7日,清第一军总参赞官靳云鹏汉口到北京,谋联合各军,要求共和。同日,日本轮船密运步枪一万二千枝,子弹二千万发,机关枪六挺,山炮六门抵南京。

1月10日,清军王怀庆镇压滦州起义

清政府高级官员的态度
参见:出使各国钦差大臣清光绪朝职官列表清宣统朝职官列表

1912年1月3日陆征祥等驻外使节吁请清帝逊位电

http://zh.wikisource.org/wiki/1912年1月3日陆征祥等驻外使节吁请清帝逊位电

1月3日陆征祥等驻外各使节电请清帝退位。

革命军的北伐

1月11日黎元洪下令北伐。

革命军北伐的军事部署与进攻策略
参见: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军序列列表
宗社党:满洲贵族的最后抗争

主条目:宗社党

北京旗汉军民公启

http://zh.wikisource.org/wiki/北京旗汉军民公启

1月12日王公会议,奕劻主依优待条件交出政权,载泽载洵善耆及恭亲王溥伟反对,并与良弼铁良毓朗等决组宗社党与南方对抗。1月19日,宗社党组织君主立宪维持会,推举冯国璋为会长,散发《北京旗汉军民公启》,反对共和,指责奕劻

全国政治的重心:袁世凯
参见:东华门事件良弼 (红带子)京津同盟会分会辛亥天津起义

彭家珍杨禹昌黄之萌张先培四烈士墓遗址,位于今北京动物园内。原墓于1912年2月由南京临时政府兴建,后毁于文化大革命。1990年北京动物园在四烈士墓原址立此碑作为纪念。

1月16日,袁世凯在下朝的路上,在东华门丁字街遭到京津同盟会分会组织的炸弹暗杀,炸死袁卫队长等十人,袁幸免于难。

1月20日,南京临时政府向袁世凯正式提出清室优待条件

1月22日孙文发表声明,只要袁世凯赞成清帝退位,自即行辞职,让位于袁世凯。袁世凯得到这个保证后,便加紧了逼宫的进程。袁世凯以利害游说和买通庆亲王奕劻那桐,并以金钱贿赂隆裕太后身边受宠的太监张兰德(人称小德张),威吓隆裕太后称大势已去,如果革命军杀到北京,则皇室生命难保,而若同意让位,则可有优待条件。

 

1912年1月22日孙文声明

http://zh.wikisource.org/wiki/1912年1月22日孙文声明

 

1912年1月22日英、法、俄、日驻华公使声明

http://zh.wikisource.org/wiki/1912年1月22日英、法、俄、日驻华公使声明

段祺瑞等要求共和第一电

http://zh.wikisource.org/wiki/段祺瑞等要求共和第一电

1月22日,英国公使朱尔典会同法、俄、日公使声明赞成清室退位。美国不愿干涉内政,不曾参加。

1月26日,在袁世凯授意下,段祺瑞率北洋将领共47人联名致电内阁军咨府陆军部和各王公大臣,提出民军已答应对清朝皇室、王族及满蒙回藏各族的优待条件,陈情“即此停战两月间,民军筹饷增兵,布满各境,我军皆无后援,力太单弱,加以兼顾数路,势益孤危”,要求“恳请涣汗大号,明降谕旨,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体”。到2月2日为止,联名增加到50人。

1月26日强硬派宗社党首领良弼在住宅门口被京津同盟会分会刺客彭家珍炸成重伤,三天后死亡。善耆溥伟分逃大连青岛

1月29日晚,北方革命军总司令胡鄂公领导发动了天津起义但遭到失败。2月7日上午,北方革命军总司令部遭到袁世凯部下及天津英租界当局破获,大批革命党人被天津英租界当局逮捕。

[编辑] 清帝逊位与清朝的灭亡

显示▼隐藏▲清室退位相关文献

 

段祺瑞等要求共和第二电

http://zh.wikisource.org/wiki/段祺瑞等要求共和第二电

淸室优待条件

http://zh.wikisource.org/wiki/淸室优待条件

清室退位诏书

http://zh.wikisource.org/wiki/清室退位诏书

 真电

http://zh.wikisource.org/wiki/真电

1月29日,召开清廷御前会议,会上决定退位,以取得革命党人的优待条件。2月3日,隆裕太后授予袁世凯全权,与南京临时政府商定清朝皇帝退位条件。

2月4日段祺瑞联合王占元何丰林李纯王金镜鲍贵卿李厚基马继曾周符麟等共九人发出要求共和的第二电,专致“近支王公、诸蒙古王公、各府部院大臣”,声言“谨率全军将士入京,与王公痛陈利害”。

2月10日,南京参议院通过《清室优待条件》和张謇起草的《清帝退位诏书》。优待条件第一部分即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

  • 一,大清皇帝尊号不废,民国政府待之以外国君主之礼。
  • 二,民国每年拨四百万元供皇帝支出。
  • 三,皇帝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
  • 四,清王室的宗庙陵寝,永远奉祀,并由民国派兵保护。
  • 五,德宗崇陵所有产用经费由民国支出。
  • 六,宫内执事之人,继续留用,唯不得招阉人
  • 七,皇室私有财产,由民国派兵保护。
  • 八,禁军编入民国陆军。

除上述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八条外,还有清皇族待遇之条件四条,及各族待遇之条件七条。

清帝逊位诏书,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副署者有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署外务大臣胡惟德、民政大臣赵秉钧、署度支大臣绍英、学务大臣唐景崇、陆军大臣王士珍、署海军大臣谭学衡、司法大臣沈家本、署农工商大臣熙彦、署邮传大臣梁士诒、理藩大臣达寿

2月12日,在清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等大臣的劝说和逼迫下,宣统帝溥仪的母后隆裕太后接受清室《优待条件》,发布《逊位诏书》,宣布清宣统皇帝退位,并授权袁世凯组织临时共和政府。

《退位诏书》由张謇起草,并由临时参议院通过,但其中,“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为袁世凯手下所添加。至此,大清帝国正式终结,并被中华民国取代与继承。统治了中国二百六十八年的清朝正式宣告灭亡,中国两千年来的帝制也宣告灭亡。

民国统一大庆典与孙总统祭明太祖

主条目:民国统一大庆典

显示▼隐藏▲孙文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及民国统一大庆典相关文献

 

咨参议院辞临时大总统职文

http://zh.wikisource.org/wiki/咨参议院辞临时大总统职文

 

咨参议院推荐袁世凯文

http://zh.wikisource.org/wiki/咨参议院推荐袁世凯文

祭明太祖文

http://zh.wikisource.org/wiki/祭明太祖文

 

谒明太祖陵文

http://zh.wikisource.org/wiki/谒明太祖陵文



孙文祭明孝陵时向文武百官讲话。图内后方挂有明太祖像,像下放有明太祖牌位,两旁摆放着五色旗青天白日旗

1912年2月15日,孙文率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各部部长、右都尉以上将校等在明孝陵祭奠明太祖朱元璋。背景同左图。图中心为孙文,孙文左1为黄兴,左2为徐绍桢,孙文右1为黄钟瑛,右2(打领结者)为梁长海[69]

香港陈修宗药局膏丹丸散广告。图案中心为1912年2月15日孙文祭明太祖。两侧为1913年公历与农历月历。

2月13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文向临时参议院发出《辞临时大总统文》和《推荐袁世凯文》。

2月15日南京举行民国统一大庆典。其中一项内容为孙文南京临时政府官员赴明孝陵祭奠明太祖朱元璋孙文发表了《祭明太祖文》和《谒明太祖陵文》。在这两文中,孙文回顾了明太祖驱逐蒙古人,推翻元朝统治,使华夏摆脱夷狄统治获得光复的丰功伟绩,并将推翻满人清朝建立中华民国视作明太祖业绩的承续,以告慰明太祖的在天之灵。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与北洋政府的成立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与临时约法的通过

宣传海报《民国共和万岁》,作者不详,1912年?。海报上绘有孙中山(孙大总统)和袁世凯(袁大总统)的头像。海报下方有一句中式英文:THE CHINESE REPUBLIC FOR EVER.

中华民国元年孙大总统向临时参议院辞职摄影,1912年4月1日

参见:北京兵变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http://zh.wikisource.org/wiki/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参议院法

http://zh.wikisource.org/wiki/中华民国参议院法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誓词

http://zh.wikisource.org/wiki/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誓词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外交部迎宾馆内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外交部迎宾馆内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北京外交部迎宾馆内就任临时大总统

位于北京铁狮子胡同临时大总统府

宣统退位后,1912年2月13日孙文提出辞呈,向临时参议院推荐袁世凯接任。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议决临时政府仍设在南京,并电袁前来受职;未受任前,政务仍由孙总统继续执行。袁世凯以北京兵变为由,坚持迁都北京。4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解任,4月2日临时参议院议决临时政府迁往北京,4月4日临时参议院议决该院迁往北京。

3月8日临时参议院又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试图通过内阁制对大总统的权力加以限制。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5月,北京临时参议院讨论国旗统一案。5月14日,临时参议院议决以五色旗为国旗,以五色旗左方上角占全旗四分之一置十九星旗为陆军旗,以五色旗左方上角占全旗四分之一置青天白日旗为海军旗,商旗适用国旗,陆军旗和海军旗。该案咨达袁世凯时,袁提出仍以十九星旗为陆军旗,青天白日旗为海军旗,6月5日获得临时参议院通过。6月11日,此案由袁世凯发布临时大总统令颁布施行。[70]

辛亥革命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全国抗暴地图


在较大的地图中查看全国抗暴地图 National uprising Map